远行良自苦,南人驰北道。
烧冰杂尘饭,鬻豆作马草。
火冻夜雪光,霜笼朝鬓老。
途远行入夜,日短起唤早。
路傍多枯树,枝重垂欲倒。
路下多危石,水乾墄如捣。
前有饿虎啼,后有僵魂槁。
问尔何所为,惊惶乱怀抱。
燕姬直酒垆,赵室横锦袄。
过耳不留听,入目如蔽好。
筑金共驰骏,献玉慎怀宝。
旅人诫先笑,懊恼复懊恼。
远行良自苦,南人驰北道。
烧冰杂尘饭,鬻豆作马草。
火冻夜雪光,霜笼朝鬓老。
途远行入夜,日短起唤早。
路傍多枯树,枝重垂欲倒。
路下多危石,水乾墄如捣。
前有饿虎啼,后有僵魂槁。
问尔何所为,惊惶乱怀抱。
燕姬直酒垆,赵室横锦袄。
过耳不留听,入目如蔽好。
筑金共驰骏,献玉慎怀宝。
旅人诫先笑,懊恼复懊恼。
这首《苦寒行》描绘了远行者的艰辛与困苦,黎遂球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种种不易。
首句“远行良自苦”,开门见山点出主题,远行之苦自不待言。接着“南人驰北道”一句,描绘了行者穿越南北的艰难旅程,暗示了旅途的遥远与艰辛。
“烧冰杂尘饭,鬻豆作马草。”这两句生动地刻画了行者在艰苦条件下的饮食状况,冰块与尘土混合成饭,豆子则用来充饥,形象地表现了旅途的匮乏与艰苦。
“火冻夜雪光,霜笼朝鬓老。”夜晚的寒冷与白天的霜冻,不仅考验着行者的体力,也加速了岁月的流逝,让鬓发早早地染上了白霜。
“途远行入夜,日短起唤早。”描述了行者在漫长而黑暗的道路上跋涉,即使天色已晚,也要早早起身赶路,体现了他们对时间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渴望。
“路旁多枯树,枝重垂欲倒。”枯树与垂枝,既象征了旅途的荒凉,也隐喻了行者内心的疲惫与无助。
“路下多危石,水乾墄如捣。”危石与干涸的水流,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险恶与恶劣,行者每一步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危险。
“前有饿虎啼,后有僵魂槁。”这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行者前方的凶险与后方的绝望,营造了一种紧张而压抑的氛围。
“问尔何所为,惊惶乱怀抱。”面对如此艰苦的旅程,行者内心充满了困惑与恐惧,对未来的道路感到迷茫。
“燕姬直酒垆,赵室横锦袄。”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旅途中遇到的奢华与繁华,与行者的困苦形成鲜明对比,更凸显了旅途的不易。
“过耳不留听,入目如蔽好。”无论是耳边的喧嚣还是眼前的美景,都难以真正触动行者的心灵,他们的思绪被旅途的艰辛所占据。
“筑金共驰骏,献玉慎怀宝。”这两句表达了行者在困境中仍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即使是在艰难的旅途中,也不忘追求心中的理想与价值。
“旅人诫先笑,懊恼复懊恼。”最后两句总结了行者的心态,面对困难与挑战,他们既要保持乐观的态度,又要时刻警惕,因为旅途中的懊恼与挫折是不可避免的。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深刻地反映了远行者的艰辛与坚韧,以及他们在逆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铁马三军去,金闺二月还。
边愁离上国,春梦失阳关。
池水琉璃净,园花玳瑁斑。
岁华空自掷,忧思不胜颜。
巢岸南分战鸟山,水云程尽到东关。
弦歌自是君家事,莫怪今来一邑闲。
长忆山阴旧会时,王家兄弟尽相随。
老来放逐潇湘路,泪滴秋风引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