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东南数十里,芙蓉削翠连云起。
萧萧褐褐三五群,生薪半肩歌不止。
石径迢迢云外行,烟雾满地穿林坰。
圣世不须紫芝曲,息担击壤歌太平。
黄山东南数十里,芙蓉削翠连云起。
萧萧褐褐三五群,生薪半肩歌不止。
石径迢迢云外行,烟雾满地穿林坰。
圣世不须紫芝曲,息担击壤歌太平。
这首诗描绘了黄山东南方向数十里的山景,山色青翠如削,直入云霄,形成一幅壮观的画面。诗人笔下的山民们衣着简朴,三五成群,肩扛生柴,歌声悠扬不断,充满了生活的节奏和欢乐。他们沿着蜿蜒的石径在云雾缭绕中前行,穿过茂密的树林,展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田园生活情境。
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向往,认为这样的时代无需再寻求仙人所食的紫芝,人们只需放下重担,像农夫击壤那样歌唱生活的美好,就已经足够。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景色为背景,寓含了对理想社会的赞美和对劳动人民朴素快乐生活的赞美,展现了宋代文人对民间生活的关注和对盛世的期盼。
自古朝市人,罕与山相会。
山岂欲远人,人自与山背。
张侯创新居,正在阛阓内。
何以得青山,坐上日相对。
胸中有丘壑,眼前无障碍。
人物既萧散,山不问内外。
晚来天气佳,收目入清快。
乾坤无一尘,草木有多态。
千里好风来,几缕残霞在。
拄笏当此时,未觉功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