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官如僧舍如刹,入门但少孤磬戛。
巷北枢曹肯相过,高论汨汨奋颉滑。
为语巷南有阁长,濯濯麋群彼尤黠。
走访坐谈出近著,钩妍摘媸互标轧。
当其至处读者嘿,千里之车三寸牵。
爬梳剔抉遂忘晡,向晚长嘶续鸣■。
主人爱客客恋主,留饷豚鱼无特杀。
上座自觉老可耻,领下欲髯首先鬝。
饭罢东林月高出,椭璧十已圆其八。
白光射地翻凉波,上有树影秋毫察。
围坐杂言一言识,恶语须防报阍刖。
归途巷南复巷北,矫矫秋空一双鹘。
冷官如僧舍如刹,入门但少孤磬戛。
巷北枢曹肯相过,高论汨汨奋颉滑。
为语巷南有阁长,濯濯麋群彼尤黠。
走访坐谈出近著,钩妍摘媸互标轧。
当其至处读者嘿,千里之车三寸牵。
爬梳剔抉遂忘晡,向晚长嘶续鸣■。
主人爱客客恋主,留饷豚鱼无特杀。
上座自觉老可耻,领下欲髯首先鬝。
饭罢东林月高出,椭璧十已圆其八。
白光射地翻凉波,上有树影秋毫察。
围坐杂言一言识,恶语须防报阍刖。
归途巷南复巷北,矫矫秋空一双鹘。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曾涤生学士的会面场景,以冷官僧舍为背景,寓含清寂与深沉的氛围。诗人形容自己和友人之间的交流如同僧侣间的高谈阔论,智慧激荡。他们谈论学问,互相评价,深入探讨,仿佛千里之马被三寸细线牵引,显示出对话的深度和吸引力。
午后时光在交谈中悄然流逝,直至月上东林,明亮的月光洒满地面,树影清晰可见。聚会结束后,主人与客人都意犹未尽,主人甚至自嘲年老,而客人则感叹须发的变化。餐桌上,主人热情款待,没有特别的菜肴,只有简单的豚鱼。聚会的气氛温馨而亲切,但也提醒人们言语要谨慎,以免招致不测。
归途中,两人分别穿过巷南巷北,秋空中的鹘鸟矫健飞翔,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学术交流的乐趣。
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
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
人生七十古来少,前除幼年后除老。
中间光阴不多时,又有炎霜与烦恼。
花前月下得高歌,急需满把金樽倒。
世人钱多赚不尽,朝里官多做不了。
官大钱多心转忧,落得自家头白早。
春夏秋冬捻指间,钟送黄昏鸡报晓。
请君细点眼前人,一年一度埋荒草。
草里高低多少坟,一年一半无人扫。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