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末移寒月,秾芳映短荄。
小亭风转媚,霁日丽无涯。
送艳过新雨,留蜂坐晚衙。
砌苔文错绣,帘燕□分钗。
剪叶封香国,开轩压馆娃。
行吟堪入洛,对酒正如淮。
度曲三声鴂,催花两部蛙。
朱楹宜衬色,红药让当阶。
餐蕊酥含乳,标名玉篆脾。
题应人捧砚,梦到锦投怀。
为殿收群卉,何春占六街。
金衣更相惜,绕幕故喈喈。
木末移寒月,秾芳映短荄。
小亭风转媚,霁日丽无涯。
送艳过新雨,留蜂坐晚衙。
砌苔文错绣,帘燕□分钗。
剪叶封香国,开轩压馆娃。
行吟堪入洛,对酒正如淮。
度曲三声鴂,催花两部蛙。
朱楹宜衬色,红药让当阶。
餐蕊酥含乳,标名玉篆脾。
题应人捧砚,梦到锦投怀。
为殿收群卉,何春占六街。
金衣更相惜,绕幕故喈喈。
这首诗描绘了牡丹盛开的壮丽景象,以及其在不同环境下的美丽与魅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牡丹的娇艳与生机。
首联“木末移寒月,秾芳映短荄”,以月光洒在牡丹上,映照着周围的短草,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幽美的氛围。接着,“小亭风转媚,霁日丽无涯”描绘了微风吹拂下,小亭旁的牡丹更加妩媚动人,晴朗的日光照耀下,整个世界都显得格外明亮。
颔联“送艳过新雨,留蜂坐晚衙”通过新雨后牡丹的艳丽与蜜蜂的停留,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颈联“砌苔文错绣,帘燕□分钗”则将牡丹与周围环境巧妙融合,通过错落有致的苔藓和燕子的动态,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尾联“剪叶封香国,开轩压馆娃”进一步赞美了牡丹的香气与壮观,仿佛整个国家都被其香气所覆盖,馆娃宫也被其盛放所压倒。最后,“行吟堪入洛,对酒正如淮”表达了诗人对牡丹的喜爱之情,无论是漫步其间还是饮酒赏花,都能感受到如同洛阳或淮水边的雅致与惬意。
整首诗通过对牡丹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也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和艺术表现力。
我行绕江百向背,未得径渡波滔滔。
宣州十日解鞍卧,又听万绿喧青蜩。
当头作剧赵顿日,六十画刻何迢迢。
知君怜我有羸疾,那禁触热如燖炰。
滨江瘴湿更多厉,遍体疮溃流黄膏。
闻君亦复有同病,当竟静处勤爬搔。
不然世多嗜痂癖,灵休肤剥愁难逃。
目前文战有小敌,好用全力前相鏖。
旧穿杨叶更一试,虽不得仙亦足豪。
莫言创瘢已竟体,便泯得失如秋毫。
秋风转眼苏客困,忍耐半月炎威歊。
百端琐碎不堪说,便望寄书慰郁陶。
高秋恐我涉江去,此时音问愁寥寥。
昔卧碧溪月,日对天都云。
芳樽独倾倒,扼腕无夫君。
哀猿与落狖,一一悲离群。
转徙四五年,此间忽携手。
名山对故人,问我开怀否。
甫见藤萝花,今来荫溪路。
溪边一片石,我坐思君处。
相思亦云切,相见幸勿疏。
且有向平约,百年方及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