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疏经年阔,乡关其远天。
遥知一桥下,时泊五湖船。
湘草已堪折,塞鸿何处边。
飘零吾分定,愁煞路三千。
书疏经年阔,乡关其远天。
遥知一桥下,时泊五湖船。
湘草已堪折,塞鸿何处边。
飘零吾分定,愁煞路三千。
这首诗《寄丽亭(其一)》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远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对人生漂泊无定的感慨。
首联“书疏经年阔,乡关其远天”,开篇即以“书疏”点明了诗人与远方亲人或友人的通信断绝已久,而“乡关其远天”则形象地表达了故乡在诗人眼中的遥远与不可触及,营造出一种空间上的距离感和时间上的久远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之情。
颔联“遥知一桥下,时泊五湖船”,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想象着在遥远的地方,有一座桥下停泊着驶向五湖的船只,这既是对远方亲朋的想象,也是对自己未来可能的归宿的寄托。通过这样的景象,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更广阔的世界联系起来,使得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和深沉。
颈联“湘草已堪折,塞鸿何处边”,转而描写自然景象,湘江边的草已经可以采摘,而北方的鸿雁又飞向了何方。这两句既是对自然季节变换的描述,也暗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同时,“湘草”与“塞鸿”分别代表南方与北方,象征着诗人内心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与对远方世界的向往。
尾联“飘零吾分定,愁煞路三千”,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在经历了多年的漂泊之后,诗人意识到自己的命运似乎早已注定,无法改变。这一句中的“愁煞路三千”更是将诗人的愁绪推向了极致,仿佛三千里的道路都充满了愁苦,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漂泊不定的无奈与哀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命运的无奈,是一首充满情感深度的作品。
三年留滞在江城,草树禽鱼尽有情。
何处殷勤重回首?
东坡桃李种新成。
花林好住莫憔悴,春至但知依旧春。
楼上明年新太守,不妨还是爱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