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题春江送别图》由元末明初诗人陈谟所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江送别场景。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送别时的深情与自然景色的和谐之美。
首句“跨牛庵前松两株”,描绘了送别地点的环境,两株松树矗立在庵前,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氛围。接着,“跨牛庵中谁读书”一句,似乎在询问庵中是否有人在读书,引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接下来的几句“金华仙伯黄太史,至今虹霓四壁光有无”,通过提及历史人物黄太史,以及庵内墙壁上可能留下的虹霓之光,进一步渲染了庵内的神秘与历史感。
“往时闻人侯,独驾一篷雪”、“来从太史游,风致两奇绝”,通过描述过去与现在的人物活动,展现了时间的流转和人物的不同风貌。
“贤郎故是鸾凤雏,侨居奉母乐有馀”,赞美了贤郎如同鸾凤之子,不仅孝顺母亲,还乐于助人,体现了高尚的品德。
“七千里外怀定省,新年欣得陜州书”,表达了远在他乡的贤郎对家人的思念之情,以及收到家乡来信的喜悦。
“黄河铁牛安且都,河中水暖多嘉鱼”,描绘了黄河边的景象,铁牛稳固,河水温暖,鱼儿游弋,展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风光。
“民恬俗熙官府静,召南复颂贤大夫”,赞扬了地方的安宁和谐,官员治理有方,百姓生活幸福。
“贤郎江头买舟好,六月潘舆到家早”,描述了贤郎乘船归来,提前回家的情景,充满了温馨与期待。
“公馆甘棠蔽芾阴,寿觞先进安期枣”,描绘了贤郎归来后,家中宴请宾客,气氛热烈,表达了对贤郎的欢迎与祝福。
“书史孙碧霄,写景春江浔”,通过书史的记载,描绘了春江畔的美景,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别意恒苦多,画意恒苦深”,表达了离别的痛苦与不舍,同时也暗示了画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
“江清柳碧天沉沉,谁能赠君绿绮琴”,描绘了江面清澈、柳色碧绿的景象,希望有人能为离去之人送上一把绿绮琴,表达对离别的哀愁。
“沙鸥往来未近人,燕燕亦复多好音”,通过描写沙鸥与燕子的自由飞翔,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
“江水去不回,柳条空尔长”,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松飘金粉缀离席,絮住净萍随去航”,通过松树与柳絮的描写,象征着离别时的依恋与不舍。
“就中庞眉老禅伯,夙昔贤侯心莫逆”,提到一位年迈的僧人,与贤侯关系密切,体现了深厚的友情。
“河梁日晏重牵衣,一望青山三叹息”,描绘了送别时的情景,日暮时分,老僧再次牵起贤侯的衣服,望着青山,发出深深的叹息。
“叹息深深礼白云,但祝平安厚眠食”,表达了对贤侯的祝福,希望他旅途平安,身体健康。
最后,“郎君归戏,綵衣,披图吟咏想依依”,描绘了贤郎归来后的场景,穿着彩衣,手持画卷,吟诵诗歌,回忆起与家人团聚的温馨时刻。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送别时的深情与自然景色的和谐之美,表达了对友情、亲情的珍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