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江南春二首·其二》
《江南春二首·其二》全文
明 / 李流芳   形式: 古风

天平山头石如笋,松阴落日游人静。

射渎千帆曳练光,胥山万水留寒影。

响屧廊空履痕冷,馆娃旧事沉宫井。

鸱夷归来裹角巾,吴台越榭皆烟尘。

春水生,春潮急,西泠渡头莎岸湿。

我欲渡江潮已及,对岸千峰万峰碧。

阖闾勾践空城邑,男儿功名几时立。

眼看身世如漂萍,驱车策马将何营。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春天的壮丽景色与历史的沧桑感。开篇以“天平山头石如笋,松阴落日游人静”两句,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幽美的山景图,山石如笋般挺拔,松树在夕阳下投下阴影,游人稀少,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接着,“射渎千帆曳练光,胥山万水留寒影”,诗人通过船只在水面划过,留下光亮的轨迹,以及远处山峦在水中倒映的寒影,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灵动与深邃。

“响屧廊空履痕冷,馆娃旧事沉宫井”,转而描述了古代遗迹的荒凉与历史的变迁。响屧廊中空无一人,只有冰冷的足迹,馆娃宫的往事已沉入深深的井底,表达了对过往繁华与现今荒凉的对比。

“鸱夷归来裹角巾,吴台越榭皆烟尘”,诗人借历史人物鸱夷子皮的典故,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吴台和越榭如今都已化为烟尘,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历史的更迭。

最后,“春水生,春潮急,西泠渡头莎岸湿”,描绘了春天水涨潮急的景象,西泠渡口的莎草岸边因湿润而显得生机勃勃,与前文的静谧形成对比,增添了诗的动态美。

“我欲渡江潮已及,对岸千峰万峰碧”,诗人欲渡江而潮水已至,对岸群峰碧绿,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也暗含了对人生道路的思考。

“阖闾勾践空城邑,男儿功名几时立”,引用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历史故事,表达了对英雄豪杰的敬仰,同时也反思了功名利禄的虚幻。

“眼看身世如漂萍,驱车策马将何营”,诗人以漂浮的萍草自比,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对未来的迷茫,同时又以驾车策马的形象,暗示了对行动与追求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历史的回顾,展现了江南春色的美丽与历史的厚重,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命运、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李流芳

李流芳
朝代:明   字:长蘅   号:檀园   籍贯:六浮道   生辰:1575~1629

李流芳(1575~1629)明代诗人、书画家。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檀园、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六浮道人。歙县(今属安徽)人,侨居嘉定(今属上海市)。三十二岁中举人,后绝意仕途。诗文多写景酬赠之作,风格清新自然。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擅画山水,学吴镇、黄公望,峻爽流畅,为“画中九友”之一。亦工书法。 
猜你喜欢

送乡余文明劝之以归

一别高人又十年,霜筋雪骨健依然。

席门未害车多辙,斗酒尚能诗百篇。

苍狗白衣俱昨梦,长庚孤月自青天。

故山松菊平安在,何日归欤解钓船。

(0)

雨后行郡圃

雨馀行脚古城隈,为爱危亭首屡回。

无数菊苗齐老去,多时花径不曾来。

(0)

凌歊台

几年听客话凌歊,不似台边目力遥。

千古江山犹昨日,六宫歌舞自前朝。

苔碑有字多漫灭,野寺无僧转寂寥。

碧聚双蛾愁不敛,阑干落照重魂消。

(0)

关徐

云长不绝旧君情,元直终随老母行。

立效报公何感慨,指心辞主更分明。

三方本以兵攻战,一士能为国重轻。

多谢曹刘存大度,任教忠孝得成名。

(0)

次韵曾端伯晚过青山

怪底尘劳破,青山在眼中。

竹桥低跨水,林磬小鸣风。

半岭暮云碧,一村霜叶红。

禅枝栖众鸟,回首意无穷。

(0)

题画.夏景

夏云多奇峰,翠屏高列耸。

瑞气负钟灵,群低皆仰供。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太白山神 李璟 陈季同 周晋 严忠济 田游岩 王象春 郏亶 崔元略 滕珦 王嫱 梁焘 都穆 温峤 班婕妤 陈时政 叶法善 储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