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听客话凌歊,不似台边目力遥。
千古江山犹昨日,六宫歌舞自前朝。
苔碑有字多漫灭,野寺无僧转寂寥。
碧聚双蛾愁不敛,阑干落照重魂消。
几年听客话凌歊,不似台边目力遥。
千古江山犹昨日,六宫歌舞自前朝。
苔碑有字多漫灭,野寺无僧转寂寥。
碧聚双蛾愁不敛,阑干落照重魂消。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开篇“几年听客话凌歊,不似台边目力遥”两句,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差异,表达了时间流逝和记忆褪色的主题。诗人通过外来游子的叙述,与自己站在凌歊台上所见的景象进行对照,感受到历史的距离和记忆的模糊。
“千古江山犹昨日,六宫歌舞自前朝”两句,则直接点出了历史的长河与个体生命的短暂。千年不变的自然景观与昔日辉煌的王朝对比,更显现今之凄凉。
中间两句“苔碑有字多漫灭,野寺无僧转寂寥”展现了时间摧毁一切的力量。古碑上的文字被苔藓侵蚀,失去了原有的神圣与庄严;而荒废的寺庙,无人祷告,只剩下空旷的回声。
末句“碧聚双蛾愁不敛,阑干落照重魂消”以生灵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代的哀思。碧绿的水面聚集着双蛾,似乎也被历史的长河所困扰;而夕阳余晖下的城阙,只能勾起人们心中深沉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凌歊台这一特定空间,展现了对过往的怀念与现在的无奈,以及时间流逝带来的历史记忆的淡漠。
庆元二年春,有诏来自东。
曰东川漕臣,忧国尽变通。
东川十五郡,连年岁不丰。
国计仅以足,民力几穷空。
赖兹经纶手,调护遂奏功。
曰维榷牧司,有言惊圣聪。
咨尔予漕臣,佥言尔惟忠。
往哉其抚事,惟和惟其中。
蜀人闻天书,喜气如春风。
窃思斟酌权,大概不可穷。
在昔元祐间,委付失狂童。
苞苴肆分行,锥刀到心胸。
小苏抗章论,大苏以诗攻。
至今百世下,得失烂如烘。
明公冰霜姿,材业尤雄雄。
剸割一指间,妙用付天工。
鸟兽虽无知,好恶人则同。
觌德自来驯,遇暴辄兴戎。
从兹三边人,稽首不敢凶。
蜀人愿公留,天子将思公。
谓公曰还归,其以来年冬。
《送新四川茶马》【宋·度正】庆元二年春,有诏来自东。曰东川漕臣,忧国尽变通。东川十五郡,连年岁不丰。国计仅以足,民力几穷空。赖兹经纶手,调护遂奏功。曰维榷牧司,有言惊圣聪。咨尔予漕臣,佥言尔惟忠。往哉其抚事,惟和惟其中。蜀人闻天书,喜气如春风。窃思斟酌权,大概不可穷。在昔元祐间,委付失狂童。苞苴肆分行,锥刀到心胸。小苏抗章论,大苏以诗攻。至今百世下,得失烂如烘。明公冰霜姿,材业尤雄雄。剸割一指间,妙用付天工。鸟兽虽无知,好恶人则同。觌德自来驯,遇暴辄兴戎。从兹三边人,稽首不敢凶。蜀人愿公留,天子将思公。谓公曰还归,其以来年冬。
https://shici.929r.com/shici/GMxmqhbym.html
忆昔相逢初,一见即刮目。
出处虽不齐,椒兰则同馥。
论心到极处,情爱逾骨肉。
十年传成癖,搰搰闭门读。
高志尊所传,而肯曲从俗。
抱此奇特操,平步可金玉。
况复同窗友,槐庭秉钧轴。
事有反所料,轩冕笑羁束。
缙云邈千里,访道求辟谷。
食枣怀安期,窃桃小方朔。
平生精进心,自可登仙录。
一著偶失算,九书无复续。
洞霄有猿号,丹池无鹤浴。
昨病失会葬,生刍东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