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曾端伯晚过青山》
《次韵曾端伯晚过青山》全文
宋 / 李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怪底尘劳破,青山在眼中。

竹桥低跨水,林磬小鸣风。

半岭暮云碧,一村霜叶红。

禅枝栖众鸟,回首意无穷。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ùncéngduānbǎiwǎnguòqīngshān
sòng /

guàichénláoqīngshānzàiyǎnzhōng

zhúqiáokuàshuǐlínqìngxiǎomíngfēng

bànlǐngyúncūnshuānghóng

chánzhīzhòngniǎohuíshǒuqióng

注释
怪底:为何奇怪。
尘劳:世间的烦恼和劳碌。
青山:青翠的山峰。
竹桥:用竹子建造的桥。
水:水面。
林磬:林中悬挂的木制乐器,风吹过会发出声音。
半岭:半山腰。
暮云:傍晚的云彩。
霜叶:经霜变红的树叶。
禅枝:禅院的树枝。
众鸟:许多鸟儿。
回首:回头望去。
翻译
为何世间纷扰终被打破,眼前只有青山依旧
竹制小桥横跨水面,林间的磬声随风轻轻响起
半山腰上暮色中的云如碧玉,村庄里霜叶已染成一片红
禅房枝头栖息着众多飞鸟,回望之间思绪无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村景象,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精神家园的向往。

"怪底尘劳破,青山在眼中。"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超脱与逃离,以及内心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青山"不仅是自然景观,也象征着清净无为、超然物外的心灵境界。

"竹桥低跨水,林磬小鸣风。" 这两句具体描绘了诗人所处之地的静谧与和谐。"竹桥" 和 "林磬" 都是山村常见的景象,而 "小鸣风" 则增添了一份生动,显示出自然界的生命力。

"半岭暮云碧,一村霜叶红。" 这两句则描绘了特定时刻(傍晚)和季节(秋末或冬初)的景色。山岭上的云彩呈现出一种淡蓝色的宁静,而远处的村庄里,树叶因霜而显现出红色,既是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也暗示了一种冷清与寂寞。

"禅枝栖众鸟,回首意无穷。"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禅意(即超然物外、心灵自在)的追求。"禅枝" 上 "栖众鸟" 显示出一种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而 "回首" 则是诗人对过往的回顾,表达了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与无限的遐想。

整体而言,这是一首颇具山水田园诗特色的作品,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心灵自由和世界之美的深切感悟。

作者介绍

李牧
朝代:宋

李牧,字子牧,与曾慥有唱和。事见《前贤小集拾遗》卷一。
猜你喜欢

西楼

晨炊残月挂西楼,树顶朝阳绿尚稠。

短短秋风才领略,困人烦暑又淹留。

(0)

艾如张

鸿鹄远罾缴,燕雀恋藩篱。

争食蓬蒿下,触网毙祸机。

黄雀老且黠,黄口小且痴。

黄雀戒黄口,辄莫贪腥肥。

(0)

王正道再遇竹冠辄和来韵见鄙愫二首·其一

惟公秉操如仙官,一任酷暑兼祁寒。

存心香火接造物,达诚果再逢竹冠。

应言蓬莱有至乐,六十九洞无纤恶。

松姿鹤态不复老,琪蕊瑶房未尝落。

上庵至真闻屡过,口付诀目相琢磨。

公今得妙腾逸驾,我嗟老景飞轻梭。

愿投黄宁拯将溺有香,一瓣致礼敬诵生神歌。

(0)

山居杂诗九十首·其六十二

道人有相访,不求养生诀。

或问琴棋妙,或笑汗漫说。

何州有隐逸,何山富薇蕨。

饭了且分携,日课所不屑。

(0)

山居杂诗九十首·其二十七

大麦未救饥,小麦渐擢芒。

此时农夫叹,政阻接青黄。

多畏频雨泽,只欲暄晴光。

农安吾亦安,朝夕祈苍苍。

(0)

山居杂诗九十首·其八十三

秋雨不可雷,雷即雨无节。

况当收刈时,只欲天明洁。

夫何连日雨,卧穗恐芽檗。

已失早禾望,晚田幸天辍。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孙楚 段玉裁 周葵 任翻 董恂 刘晏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刘沆 李方膺 全思诚 吴季子 郑伯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