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寒食日南天,今年寒食石城边。
一年相去九千里,明年况复在燕然。
只留四百峰头月,夜夜猿啼蕙帐前。
去年寒食日南天,今年寒食石城边。
一年相去九千里,明年况复在燕然。
只留四百峰头月,夜夜猿啼蕙帐前。
这首《寒食吟》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邝露所作,通过对比去年与今年寒食节的不同地点,表达了时间流转与空间距离带来的感慨。
首句“去年寒食日南天”,描绘了去年寒食节时诗人身处温暖的南方,可能是在繁华的都市或宁静的乡村,享受着春天的气息和节日的氛围。接着,“今年寒食石城边”则将场景切换至今年的寒食节,地点变为北方的石城边,暗示了诗人经历了长途跋涉或迁徙,来到了一个更为寒冷、偏远的地方。
“一年相去九千里”,用夸张的手法强调了时空的距离,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处境的无奈。而“明年况复在燕然”则预示着未来一年,诗人或许还会继续漂泊,远离家乡,前往更遥远的地方。
“只留四百峰头月”,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孤独的画面,月光洒在四百座山峰之上,仿佛是唯一的陪伴。这句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隐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夜夜猿啼蕙帐前”,以猿猴的哀鸣作为背景音,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凉与诗人的愁绪,蕙帐前的夜晚,充满了无尽的哀伤与思念。
整体而言,《寒食吟》通过寒食节这一传统节日为线索,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时间和空间变化的深刻感悟,以及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
拟过君家看牡丹,数枝才及海棠看。
百年旧事谁从说,杯酒相逢强自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