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节韶光媚,皇明宠锡崇。
具寮颁玉尺,成器幸良工。
岂止寻常用,将传度量同。
人何不取利,物亦赖其功。
紫翰宣殊造,丹诚厉匪躬。
奉之无失坠,恩泽自天中。
淑节韶光媚,皇明宠锡崇。
具寮颁玉尺,成器幸良工。
岂止寻常用,将传度量同。
人何不取利,物亦赖其功。
紫翰宣殊造,丹诚厉匪躬。
奉之无失坠,恩泽自天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皇帝赐予臣子精美玉尺的景象,通过对玉尺的描写和皇恩的颂扬,表现了君臣之间的关系和礼仪。诗中的“淑节韶光媚”表明玉尺不仅工艺精湛,而且充满了高贵与庄重之气;“具寮颁玉尺”则显示出皇帝赐予玉尺的隆重典礼。
“成器幸良工”一句,既赞扬了匠人的技艺,也强调了这种礼仪性物品所承载的文化价值。诗中还通过“岂止寻常用,将传度量同”指出玉尺不仅是日常使用的工具,更是度量标准的象征,有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接下来的“人何不取利,物亦赖其功”则进一步强调了玉尺在实用和道德上的双重价值。最后,“紫翰宣殊造,丹诚厉匪躬”描述了玉尺制作的精细与皇恩的深远,而“奉之无失坠,恩泽自天中”则表达了臣子对于这份恩赐的珍视和感激,以及这种恩泽如同上天所授予。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玉尺的描写,展现了唐代宫廷文化的奢华与精致,同时也传递出君臣之间信任与敬仰的情谊。
公不见白衣居士春风里,浪走寻芳南涧底。
要见深红踯躅花,不辞辛苦行三里。
吾人风味复不恶,异代幽情敢相拟。
故穿密竹过山腰,却下横桥度沙嘴。
宁甘著脚踏残雪,正欲搜春访桃李。
天寒桃李都未花,只有山梅破红蕊。
低攲岩石俯苍翠,倒影方塘照清泚。
临风三嗅忍回头,细看长吟聊徙倚。
牵花及此当作意,归把疏香泛浮蚁。
莫令摽落乱飞空,惆怅残英随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