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退公门静,萧然似宴居。
秋声来簟枕,晚色被庭除。
仄径窥栖鸟,荒池听跃鱼。
黄花恼陶令,搔首赋归欤。
吏退公门静,萧然似宴居。
秋声来簟枕,晚色被庭除。
仄径窥栖鸟,荒池听跃鱼。
黄花恼陶令,搔首赋归欤。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红尘、享受独处生活的宁静氛围。开篇“吏退公门静,萧然似宴居”表明官府的忙碌已过,公务的门前变得清净无人,就像是在家中安逸地享受宴会一样。
接下来的“秋声来簟枕,晚色被庭除”则是说秋天的虫鸣声传到了枕边,而傍晚时分的颜色笼罩了庭院中的每一个角落。这些意象营造出一种淡远和静谧的氛围。
“仄径窥栖鸟,荒池听跃鱼”中,诗人通过蜿蜒的小路窥视栖息在树木间的鸟儿,以及在废弃的池塘边聆听跳跃的鱼群,从自然界寻找灵感和安宁。
最后,“黄花恼陶令,搔首赋归欤”表达了诗人被黄色的菊花所困扰,这里指的是陶渊明,他在《饮酒》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秋江流。”的名句。搔首则是诗人沉思的样子,赋归欤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回家后依旧无法释怀这些自然景物所带来的情感和灵感。
整体而言,这是一首描写闲适生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诗作。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简洁,通过对秋天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托身事权门,譬如狎彫虎。
喂之得其欲,弭首乃无怒。
苟或咈其心,腾爪必伤汝。
权门爱曲从,破壳出毛羽。
一语不相酬,随手覆尘土。
祸福非不明,焦烂犹奔赴。
耸动会稽山,山前有直路。
铸金不作钩,断木宁为矩。
终岁守衡茅,藜藿甘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