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眠夜少梦,闲立秋多思。
寂寞馀雨晴,萧条早寒至。
鸟栖红叶树,月照青苔地。
何况镜中年,又过三十二。
病眠夜少梦,闲立秋多思。
寂寞馀雨晴,萧条早寒至。
鸟栖红叶树,月照青苔地。
何况镜中年,又过三十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秋思》。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在一个秋夜中的情感体验和内心世界。
"病眠夜少梦,闲立秋多思。"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因病而不能安然入睡,在寂静的秋夜里却更多地陷入沉思之中。这也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不宁静,他可能在思考自己的生活、命运或是其他更深层次的问题。
"寂寞馀雨晴,萧条早寒至。"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冷清和孤独的氛围。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述,将自己的心情与自然界相连,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凄凉和悲凉。
"鸟栖红叶树,月照青苔地。" 这两句则是对秋夜景色的进一步描写。鸟儿栖息在染着秋色变红的树上,月光洒在覆盖着青苔的地面。这不仅仅是自然美景的描绘,也隐喻了诗人内心中的某种宁静和孤独。
"何况镜中年,又过三十二。"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自我反省的一刻。通过镜中自己的倒影,诗人感慨地意识到自己已经步入不惑之年,这在古代文化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龄界限。此时此刻,诗人的心中充满了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命运的思考。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描写,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沉思。白居易以其鲜明的笔触,将秋天的萧瑟气息和个人的情感世界完美融合,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那份淡淡的忧愁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