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陲兵未罢,戡乱非得已。
储胥发官帑,讵肯征闾里。
究之出诸民,岂如无事美。
去年纵蠲赋,今复新正矣。
地瘠贫民良,施恩宜在此。
正供与全豁,宽心勤耒耜。
积欠免历年,奚用愁留抵。
靖外先安内,化日春风里。
西陲兵未罢,戡乱非得已。
储胥发官帑,讵肯征闾里。
究之出诸民,岂如无事美。
去年纵蠲赋,今复新正矣。
地瘠贫民良,施恩宜在此。
正供与全豁,宽心勤耒耜。
积欠免历年,奚用愁留抵。
靖外先安内,化日春风里。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降旨免甘肃本年额赋并积欠诗以志事》。诗中表达了对甘肃地区因战争而贫困的担忧,以及对减免赋税政策的实施。乾隆皇帝在诗中强调了稳定内部的重要性,并希望借此政策能带来和煦的春日般的变化,使人民生活得以改善。
诗中的“西陲兵未罢”点明了甘肃地区因战争而动荡不安的现状,“戡乱非得已”则表明了减免赋税是为了平定战乱,保障民生的必要性。“储胥发官帑,讵肯征闾里”两句说明了政府愿意动用国库资源,避免直接向民间征税,减轻百姓负担的决心。“究之出诸民,岂如无事美”表达了减免赋税比战争时期更能带给民众安宁的美好愿望。
接下来,“去年纵蠲赋,今复新正矣”描述了减免赋税政策的连续实施,但同时也暗示了赋税压力可能再次增加的情况。“地瘠贫民良,施恩宜在此”强调了在经济条件不佳的情况下,减免赋税是对百姓最大的恩惠。“正供与全豁,宽心勤耒耜”鼓励百姓安心耕作,通过勤劳来改善生活。“积欠免历年,奚用愁留抵”表达了减免多年积欠的意愿,消除百姓的后顾之忧。“靖外先安内,化日春风里”最后总结,强调了内外安定的重要性,希望减免赋税的政策能如同春风般温暖人心,带来和平与繁荣。
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乾隆皇帝对国家治理的深思熟虑,以及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关怀,展现了其作为君主的责任感和人文情怀。
六波烟黛浮空远,南陌嘤嘤,乔木初迁,纱窗无眠,画阑凭晓。
看并宿暗黄深,织雾金梭小。
那人携酒听时,料把春来,诗梦惊觉。飞绕。
翠接断桥云,绿漾新堤草。
数声娇啭,婉娩如愁,调簧弄歌尖巧。
随燕啅软尘低,蝶妥游丝袅。
最怜舞絮飞花,唤却东风老。
流莺唤梦,芳草带愁,东风料峭寒色。
又见杏浆饧粥,家家禁烟食。江湖几年倦客。
曾惯识、凄凉岑寂。苦吟瘦,萧索诗肠,空愧郊籍。
春事正溪山,柳雾花尘,深映翠萝壁。
更谢多情双燕,归来旧庭宅。情丝乱游巷陌。
怅容易、万红陈迹。酒旗直,绿水桥边,犹记曾识。
古堤直。隔水轻阴扬碧。
东风路,还是舞烟眠露,年年自春色。红尘遍京国。
留滞高阳醉客。
斜阳外,千缕翠条,彷佛流莺度金尺。长亭半陈迹。
记曾系征鞍,频护歌席。匆匆江上又寒食。
回首处应念,旧曾攀折,依然离恨遍四驿。
倦游尚南北。恻恻。怨怀积。渐楚榭寒收,隋苑春寂。
眉颦不尽相思极。想人在何处,倚楼横笛。
闲情似絮,更那听,夜雨滴。
杜鹃啼老春愁,泪痕吹作胭脂雨。
飞花乱点,东风枝上,红翔翠翥。
丹穴鸣初,碧梧栖未,凄凉山坞。
怅琼姬梦远,玉箫声断,孤鸾影、对谁舞。
林下风光自许。算何必、玉京瑶圃。
阑干醉倚,游尘香散,芳菲无主。
经院僧眠,月楼钟静,欲飞还驻。
待青松、化尽苍龙头角,共乘云去。
云黄天为低,窗白雪初作。
幽人睡方觉,帘外舞万鹤。
斜斜既可人,整整亦不恶。
不知来何暮,遂失梅花约。
东风桃杏暖,不受珠玑络。
聊回万斛润,点点付藜藿。
幽人无酒饮,一笑供酬酢。
岁晚会复来,相期在丘壑。
潇湘之流碧复碧,上有铁立千寻壁。
河朔功就人与能,湖南碑成江动色。
文章得意易为好,书杂矛剑天假力。
四百年来如创见,雷公雨师知此石。
小儒五载忧国泪,杖藜今日溪水侧。
欲搜奇句谢两公,风作浪涌空心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