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底涓涓已作声,晓看春色上芜城。
江南楼阁烟中出,槛外山川翠欲萌。
梅点宿妆凝笑靥,柳摇新绿换枯茎。
化权初入东风手,莫使阶前草乱生。
冰底涓涓已作声,晓看春色上芜城。
江南楼阁烟中出,槛外山川翠欲萌。
梅点宿妆凝笑靥,柳摇新绿换枯茎。
化权初入东风手,莫使阶前草乱生。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时节的江南景色,细腻而生动。诗人以“冰底涓涓已作声”开篇,巧妙地将冰融水声与春天的生机联系起来,暗示着冬去春来。接着,“晓看春色上芜城”,描绘了晨光中春色渐浓的情景,充满了希望和活力。
“江南楼阁烟中出,槛外山川翠欲萌。”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江南特有的烟雨蒙蒙的春日景象,楼阁在烟雾中若隐若现,山川则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翠绿,仿佛春天的生命力正在蓬勃生长。
“梅点宿妆凝笑靥,柳摇新绿换枯茎。”这里通过梅花和柳树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变化。梅花如同女子的淡妆,含笑绽放;柳树则从枯黄中抽出新绿,焕发出新的生命。这些细节描绘得生动形象,让人仿佛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最后,“化权初入东风手,莫使阶前草乱生。”诗人借东风之力,表达了对春天万物复苏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这美好的季节,不要让阶前的草随意生长,寓意着要把握时机,让生活充满生机与活力。
整首诗通过对早春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赞美,以及对生命力量的感悟,语言流畅,意境深远。
东望苍茫,来何迟也,夜寒独立搔首。
为损容颜,懒又邀人杯酒。
料此际、虎阜笙歌,尽今夕、翠樽红袖。知否。
是吴姬赏月,怕迟十九。恰应潮生日候。
有蚌彩涵波,舒光欲斗。一样清辉,觉道盘痕减旧。
感秋气、不耐繁华,偏积下、三分消瘦。今后。
漫随人冷澹,更阑独守。
东风太恶。惯弄香簸粉,吹到妆阁。
瘦损花神,乍转冰魂,潘鬓休教染著。
当年素手斜阳里,笑画意、折枝衫薄。
怪寻常、一样时光,锁断绮窗珠箔。
惆怅芳容去后,小庭但剩下,无数霜萼。
笛里吹残,尚带春寒,人不如春有脚。
更阑月、转郎眠处,幸早赴、罗浮前约。
梦醒时、软尽刚肠,怕想额边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