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梧脱叶金井寒,璧月夜挂珠阑干。
银河万里浸虚白,凌风欲访乘槎仙。
金壶箭水声第一,画角《梅花》听悽恻。
三山楼阁碧海凉,老鹤不眠清露滴。
高梧脱叶金井寒,璧月夜挂珠阑干。
银河万里浸虚白,凌风欲访乘槎仙。
金壶箭水声第一,画角《梅花》听悽恻。
三山楼阁碧海凉,老鹤不眠清露滴。
这首元代诗人岑安卿的《逢秋》描绘了一幅秋夜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首句“高梧脱叶金井寒”以高大的梧桐树落叶和清凉的井水,渲染出秋意的萧瑟与深沉。"璧月夜挂珠阑干"则通过皎洁如璧的月亮悬挂在雕饰华美的栏杆上,营造出宁静的夜晚氛围。
接下来,“银河万里浸虚白”运用了银河的广阔无垠,象征着秋夜的空旷和深远,诗人似乎在想象乘槎(传说中的木筏)探访仙人的浪漫情境。“金壶箭水声第一”借金壶滴水的声音,增添了秋夜的寂静和时光的流逝感。"画角《梅花》听悽恻"一句,以凄凉的《梅花》曲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淡淡的哀愁。
最后两句,“三山楼阁碧海凉,老鹤不眠清露滴”,将视线转向远方的三座仙山,楼阁在碧海中显得清凉,而老鹤因清露滴落而难以入眠,进一步强化了秋夜的寂静和诗人对超凡仙境的向往。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秋思之情。
上都有圣人,日月一以新。
晔晔天下才,西走尧舜宾。
百谷望东浸,万星依北辰。
直者为之辕,曲者为之轮。
一材不复遗,况此席上珍。
南山张公子,气象清且淳。
怀有绮绣文,朝无瓜瓞亲。
寸心如铁石,不羞贱与贫。
买臣起白社,贾谊富青春。
宝此金辘轳,去去延平津。
独自上孤舟。倚危樯目断。难成暮雨,更朝云散。
凉劲残叶乱。新月照、澄波浅。
今夜里,厌厌离绪难销遣。
强来就枕,灯残漏永,合相思眼。分明梦见如花面。
依前是、旧庭院。新月照,罗幕挂,珠帘卷。
渐向晓,脉然睡觉如天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