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栖自是少经过,药裹书囊奈癖何!
仙井朝来云气重,洞房夜尽雨声多。
江湖耆旧深思忆,台馆风威尚琢磨。
自尔索居增固陋,负苓谁问首阳阿?
幽栖自是少经过,药裹书囊奈癖何!
仙井朝来云气重,洞房夜尽雨声多。
江湖耆旧深思忆,台馆风威尚琢磨。
自尔索居增固陋,负苓谁问首阳阿?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斋的生活情景,反映出他对世事的淡泊和对知识的热爱。首句“幽栖自是少经过”表达了诗人过着远离尘嚣的生活,鲜少与外界交往,体现了他的清高孤寂。次句“药裹书囊奈癖何”则揭示了诗人对于医药和书籍的痴迷,这种癖好使他无法摆脱对知识的追求。
第三句“仙井朝来云气重”,通过描绘早晨仙井上空缭绕的云雾,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寓居之处的自然之美。夜晚,“洞房夜尽雨声多”则以雨声入诗,增添了山斋之夜的寂静与深沉,也暗含诗人对孤独生活的沉思。
“江湖耆旧深思忆”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朋友和同道的怀念,他们或许在江湖中奔波,而诗人却在此静心研读,对比鲜明。“台馆风威尚琢磨”则借台馆的严谨学风,暗示自己也在不断精进学问,提升自我。
最后两句“自尔索居增固陋,负苓谁问首阳阿?”诗人感叹自己的孤寂生活使学问更加闭塞,无人能理解或询问,只能独自承受,流露出一种寂寞和无奈的情绪,同时也表达了对古代隐士伯夷、叔齐的敬仰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点滴,展现了其内心世界和对知识的执着追求,以及对人世沧桑的淡淡感慨。
书屋正临溪,喜春回,浅碧粼粼晴晓。
一片縠纹轻,红襟燕,掠处翠萍如扫。
仙源难觅,浮来千点桃英小。
十里银塘,迷望眼,色映离披芳草。
溶溶漾漾桥边,岂离人、愁泪流将不了。
杨柳绿阴浓,风生处,时有白鸥飞到。烟云渺渺。
钓船归矣渔歌悄。
试问者番新雨后,添得浪花多少。
抛却功名后。莽生涯、惟凭诗酒。
懒把文章传后世,只喜寻花问柳。
又何论、金章紫绶。
醉里年华狂态在,看诸公、触热人间走。
杯在手,眉休皱。消尽英雄豪气否。
想当时、长辞簪笏,大开笑口。
小谪须知蓬岛客,偶向红尘羁逗。
应自笑、烟霞痼久。
只叹江淹才若此,抱云和、未向王门奏。
剩仙馆,桃如旧。
万点疑星,四围如画,往来半是灯舟。
正繁弦急管,响彻大江流。
忆邗上、湖亭逭暑,清歌檀板,鼓吹都休。
怎人移星换,旬馀疑隔三秋。
一轮皓月,喜此时、同照山丘。
更烛影摇红,波光耀彩,几费凝眸。
生怕汝南鸡唱,知慈云、返棹难留。
这馀辉长夜,顿添无限新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