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却功名后。莽生涯、惟凭诗酒。
懒把文章传后世,只喜寻花问柳。
又何论、金章紫绶。
醉里年华狂态在,看诸公、触热人间走。
杯在手,眉休皱。消尽英雄豪气否。
想当时、长辞簪笏,大开笑口。
小谪须知蓬岛客,偶向红尘羁逗。
应自笑、烟霞痼久。
只叹江淹才若此,抱云和、未向王门奏。
剩仙馆,桃如旧。
抛却功名后。莽生涯、惟凭诗酒。
懒把文章传后世,只喜寻花问柳。
又何论、金章紫绶。
醉里年华狂态在,看诸公、触热人间走。
杯在手,眉休皱。消尽英雄豪气否。
想当时、长辞簪笏,大开笑口。
小谪须知蓬岛客,偶向红尘羁逗。
应自笑、烟霞痼久。
只叹江淹才若此,抱云和、未向王门奏。
剩仙馆,桃如旧。
这首《金缕曲》以独特视角,描绘了对唐寅(唐伯虎)作品的深刻理解与欣赏。诗中“抛却功名后”一句,直接点明了唐寅对世俗功利的超脱,选择以诗酒为伴,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接下来,“莽生涯、惟凭诗酒”,进一步强调了唐寅以诗歌和美酒为生活乐趣的核心,放弃了世俗的追求。
“懒把文章传后世,只喜寻花问柳”则展现了唐寅对艺术创作的自由态度,他不追求文章流传千古,而是更倾向于享受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如赏花、游柳等,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追求。
“又何论、金章紫绶”一句,通过对比,突出了唐寅对官场权力的不屑,与前文形成鲜明对照,强化了其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接着,“醉里年华狂态在,看诸公、触热人间走”描绘了唐寅在醉酒状态下依然保持狂放不羁的性格,而与之相对的是其他官员在世俗社会中忙碌奔波的形象,进一步凸显了唐寅对自由与个性的坚持。
“杯在手,眉休皱”表达了诗人对唐寅悠闲自在生活的羡慕,希望他能放下心事,享受当下。“消尽英雄豪气否”则提出了一个疑问,是否唐寅的这种生活状态已经消磨了他的英雄气概?但紧接着,“想当时、长辞簪笏,大开笑口”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强调了唐寅即使在辞官之后,依然保持着乐观开朗的心态。
“小谪须知蓬岛客,偶向红尘羁逗”暗示了唐寅虽身处世俗,但内心仍保持着超然物外的境界,如同蓬莱仙境的隐士,偶尔涉足尘世。最后,“应自笑、烟霞痼久”表达了对唐寅长期沉浸于自然美景中的感慨,以及对其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精神的赞美。
“只叹江淹才若此,抱云和、未向王门奏”将唐寅比作才华横溢的江淹,但并未像江淹那样在宫廷中施展才华,表达了对唐寅未能在政治舞台上大展宏图的遗憾。最后,“剩仙馆,桃如旧”以仙馆和桃花依旧,象征着唐寅的精神世界与自然界的永恒之美,以及他对自由、真我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唐寅作品及其生活态度的解读,展现了对自由、个性与自然美的向往,以及对传统功利价值观的反思,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晋末何所似,波心跃长鲸。
生民畏扰攘,蹙頞视欃枪。
渊明当此时,弃爵务躬耕。
葛巾漉家酎,杯乾壶再倾。
恢然聊寄傲,无心事将迎。
眼底不足语,笔下漫摅情。
襟怀有佳趣,落纸字字清。
有如碎寒冰,贮之琉璃罃。
又如湛秋水,含兹霜月明。
秀气如可掬,妙理不可名。
辞中有馀意,此致尤更精。
班豪诚可厌,曹侈无足评。
斯文孰比拟,诵之清风生。
金陵往昔帝王州,乐昌主第最风流。
一朝隋兵到江上,共抱悽悽去国愁。
越公万骑鸣笳鼓,剑拥玉人天上去。
空携破镜望红尘,千古江枫笼辇路。
我昔曾涉昌江滨,故人指我观陶钧。
庞眉老匠矜捷手,为我百转雕舆轮。
镌刓刻画走风雨,须臾万态增鲜新。
盘龙飞凤满日月,细花密叶生瑶珉。
轻浮儿女爱奇崛,舟浮辇运倾金银。
我盂不野亦不文,浑然美璞含天真。
光沉未入世人爱,德洁诚为天下珍。
朅来东江欲学古,喜听英杰参吾伦。
谨持清白与子共,敢因泥土邀仁恩。
空言见复非所欲,再拜谢子之殷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