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李源书院》
《题李源书院》全文
明 / 黄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引涧栽花逐路新,东风篱落逗酣春。

天鸡惯狎谈玄客,山犬长迎问字人。

绛帐生徒闲爵里,紫阳灯火旧比邻。

故家三万牙签轴,莫等悠悠纸上尘。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李源书院的环境与氛围,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历史沉淀。首句“引涧栽花逐路新”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书院周围环境的清新与生机,水流潺潺,花木扶疏,仿佛引领着一条通往知识与智慧的道路。接着,“东风篱落逗酣春”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气息,春风轻拂,篱笆间花香四溢,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天鸡惯狎谈玄客,山犬长迎问字人”两句则通过自然界的生物形象,巧妙地比喻书院中常有探讨高深学问的访客,以及对知识充满渴望的求学者。天鸡与山犬,虽是寻常之物,但在诗人笔下却成了文化与智慧的象征,生动地展现了书院的学术氛围。

“绛帐生徒闲爵里,紫阳灯火旧比邻”两句将书院的历史与文化传承进一步深化。绛帐,古代讲学的场所,这里指代书院;生徒,学生;爵里,古代官职,此处借指社会地位。这两句暗示了书院不仅培养了众多学子,还与社会各阶层有着深厚的联系,体现了其在社会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紫阳灯火,则可能暗指朱熹等历史上的大儒,强调了书院与传统学术的紧密关联。

最后,“故家三万牙签轴,莫等悠悠纸上尘”表达了对书院藏书丰富、学问深厚的赞叹,同时也提醒人们珍惜知识,避免让书籍成为堆积的尘埃。这不仅是对李源书院的赞誉,也是对所有致力于传播和保存知识机构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李源书院环境、氛围及历史文化的描绘,展现了其作为知识殿堂的独特魅力,以及对后世学者的深远影响。

作者介绍
黄衷

黄衷
朝代:明

明广东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监江北诸仓,清查积年侵羡,得粟十余万石。历户部员外郎、湖州知府、晋广西参政,督粮严法绳奸,境内肃然。后抚云南,镇湖广皆有政绩。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语》、《矩洲集》等。
猜你喜欢

董邦达山水八帧·其四

江城春事佳,湖山幽且净。

行披罨画幅,坐弄澄泓镜。

腰笏引舟人,疑是益昌令。

(0)

春暮讨源书屋·其二

会心不在远,得句岂须多。

小阁凝神坐,平桥步屧过。

水边新柳线,雨后远山螺。

比似江南景,诗人道若何。

(0)

雨中过顺义县·其二

春寒雨作雪,春暖雪为雨。

前日与今朝,佳景随时睹。

密云失远峰,新溜添曲渚。

淅淅复濛濛,极目迷空所。

(0)

秋日奉皇太后幸南苑射猎

轻舆飒爽恰相宜,巡幸常承色笑慈。

最是高秋应射猎,果然佳景副吟诗。

草垂新白露中穗,树带馀青烟外枝。

少小经行今壮大,寒原依旧昔年时。

(0)

秋夜雨·其二

千秋佳话听巴山,诗借风云尽可删。

而我朅来吟七字,却因清切片时閒。

(0)

平湖雨渡·其二

炎官后阵已收炎,秋色秋声取次添。

今日许教游碧落,不须捲起水晶帘。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刘伶 陈玉璂 宝鋆 孟简 林之奇 陈文烛 崔护 颜师古 周子义 石达开 文震亨 赵桓 薛令之 范缜 邢邵 韩缜 于良史 黄龟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