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访南华》
《访南华》全文
明 / 王渐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乡土儿时闻惠能,廿年孤抱此登临。

飞峦合巘涵玄境,宝雾香花散夕阴。

大地山河归震旦,南宗支派过双林。

居人不解曹溪水,只说春田灌溉深。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渐逵所作的《访南华》。诗中描绘了诗人对禅宗南宗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南华寺的向往与探访。首句“乡土儿时闻惠能”,点明了诗人自小便对禅宗大师惠能有所耳闻,为后文的探访埋下伏笔。接着,“廿年孤抱此登临”表达了诗人多年以来对南华寺的向往,但因种种原因未能亲至,直到此刻才得以实现。

“飞峦合巘涵玄境,宝雾香花散夕阴”两句,运用生动的自然景象来营造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暗示南华寺所在之地不仅风景秀丽,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其中,“飞峦合巘”描绘了山峦叠嶂的壮丽景色,“宝雾香花”则象征着佛法的神圣与芬芳,而“散夕阴”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沉淀。

“大地山河归震旦,南宗支派过双林”两句进一步揭示了南华寺在佛教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这里提到的“震旦”是中国古代对中国的称呼,意指大地山河都属于中国,强调了南华寺在中国佛教文化中的核心作用。“南宗支派过双林”则表明了南华寺作为禅宗南宗的发源地,其影响力已经遍及整个佛教世界。

最后,“居人不解曹溪水,只说春田灌溉深”两句以当地人的不解与关注点的不同,反衬出诗人对南华寺及其背后禅宗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这里的“曹溪水”指的是佛教圣地广东韶关的曹溪,而“春田灌溉深”则是以农业比喻,暗示了佛法如同滋养万物的春雨,深入人心,带来精神上的滋润与启迪。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南华寺及其所代表的禅宗文化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与人文精神相互交融的独特见解。

作者介绍

王渐逵
朝代:明

(1498—1559)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猜你喜欢

送人戍边

玉勒浮云骑,雕鞬明月弓。

日边辞帝辇,天际逐沙蓬。

百战兵符动,三门将略雄。

戈矛明积雪,旌旆叠高风。

朔漠穷阴外,幽关落照中。

壮怀何以赠,剑气欲吹虹。

(0)

南海郡庠宴集书赠董郡博

高堂辍弦诵,秩秩敷宾筵。

朋来何雍容,对此方穆然。

劝酢礼有加,陟降容无偏。

芳兰发中座,品物罗庶笾。

是时海雨至,须臾遍南天。

夏日如凉秋,清风洒轩悬。

酣情久已畅,秉德良益虔。

用言赋兹什,以代伐木篇。

(0)

古意二首寄邹参政济·其二

亭亭江上楼,绮窗洞然开。

上有愁思妇,感叹当为谁。

良人别经年,游宦苦不归。

忧来不自媚,堂下寻履綦。

感彼三春花,将同秋叶飞。

中怀如辘轳,日夜不停移。

高堂张素丝,弹作别鹤悲。

馀音入云汉,何由使君知。

(0)

草堂成题以见志·其五

寒谷待邹律,虞韶来凤仪。

堪坯育万化,感召理亦微。

谷风应兔嚎,空云拥鳞飞。

兹生岂不念,潜跃会有时。

况予轮翮纤,而乏尘世姿。

虽不事巢蠡,敢与周任规。

超遥一死生,散朗忘是非。

陆沉古有然,安用人所稀。

(0)

步虚词·其三

精心仰真范,稽首朝玄都。

祥氛结灵宇,双阙浮太虚。

离罗古仙人,羽驾纷来趋。

冥言感至理,道化超群无。

口吟三洞章,身佩五岳图。

真诠谅斯在,邈矣浩劫初。

(0)

偶成·其一

故人久不来,意趣未能惬。

但见空庭中,纷纷走风叶。

(0)
诗词分类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诗人
刘光祖 崔融 呼文如 陈耆卿 曹端 陆树声 吕蒙正 辅广 高珩 董思恭 吴锡麒 宋江 蔡允恭 陈寿 惠洪 阮瑀 赵彦昭 郭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