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儿时闻惠能,廿年孤抱此登临。
飞峦合巘涵玄境,宝雾香花散夕阴。
大地山河归震旦,南宗支派过双林。
居人不解曹溪水,只说春田灌溉深。
乡土儿时闻惠能,廿年孤抱此登临。
飞峦合巘涵玄境,宝雾香花散夕阴。
大地山河归震旦,南宗支派过双林。
居人不解曹溪水,只说春田灌溉深。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渐逵所作的《访南华》。诗中描绘了诗人对禅宗南宗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南华寺的向往与探访。首句“乡土儿时闻惠能”,点明了诗人自小便对禅宗大师惠能有所耳闻,为后文的探访埋下伏笔。接着,“廿年孤抱此登临”表达了诗人多年以来对南华寺的向往,但因种种原因未能亲至,直到此刻才得以实现。
“飞峦合巘涵玄境,宝雾香花散夕阴”两句,运用生动的自然景象来营造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暗示南华寺所在之地不仅风景秀丽,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其中,“飞峦合巘”描绘了山峦叠嶂的壮丽景色,“宝雾香花”则象征着佛法的神圣与芬芳,而“散夕阴”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沉淀。
“大地山河归震旦,南宗支派过双林”两句进一步揭示了南华寺在佛教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这里提到的“震旦”是中国古代对中国的称呼,意指大地山河都属于中国,强调了南华寺在中国佛教文化中的核心作用。“南宗支派过双林”则表明了南华寺作为禅宗南宗的发源地,其影响力已经遍及整个佛教世界。
最后,“居人不解曹溪水,只说春田灌溉深”两句以当地人的不解与关注点的不同,反衬出诗人对南华寺及其背后禅宗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这里的“曹溪水”指的是佛教圣地广东韶关的曹溪,而“春田灌溉深”则是以农业比喻,暗示了佛法如同滋养万物的春雨,深入人心,带来精神上的滋润与启迪。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南华寺及其所代表的禅宗文化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与人文精神相互交融的独特见解。
高堂辍弦诵,秩秩敷宾筵。
朋来何雍容,对此方穆然。
劝酢礼有加,陟降容无偏。
芳兰发中座,品物罗庶笾。
是时海雨至,须臾遍南天。
夏日如凉秋,清风洒轩悬。
酣情久已畅,秉德良益虔。
用言赋兹什,以代伐木篇。
亭亭江上楼,绮窗洞然开。
上有愁思妇,感叹当为谁。
良人别经年,游宦苦不归。
忧来不自媚,堂下寻履綦。
感彼三春花,将同秋叶飞。
中怀如辘轳,日夜不停移。
高堂张素丝,弹作别鹤悲。
馀音入云汉,何由使君知。
寒谷待邹律,虞韶来凤仪。
堪坯育万化,感召理亦微。
谷风应兔嚎,空云拥鳞飞。
兹生岂不念,潜跃会有时。
况予轮翮纤,而乏尘世姿。
虽不事巢蠡,敢与周任规。
超遥一死生,散朗忘是非。
陆沉古有然,安用人所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