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委东都帝秣陵,岂无机会可争衡。
诸公坐视敌来往,一水反为国重轻。
北伐上章空有语,中流击楫竟何成。
登临不是多伤感,老却胸中十万兵。
晋委东都帝秣陵,岂无机会可争衡。
诸公坐视敌来往,一水反为国重轻。
北伐上章空有语,中流击楫竟何成。
登临不是多伤感,老却胸中十万兵。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袁太初的《金陵怀古》,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晋朝东渡金陵后战略决策的反思。首句“晋委东都帝秣陵”暗示了晋朝政权南迁至金陵(今南京)的历史背景,而“岂无机会可争衡”则提出疑问,是否曾有机会改变局势。
接下来,“诸公坐视敌来往,一水反为国重轻”批评当权者面对敌情的消极态度,将长江视为无关紧要,未能充分利用地理优势。诗人以“北伐上章空有语,中流击楫竟何成”暗指北伐计划虽有壮志,但最终未能实现,讽刺了决策者的空谈和无果。
最后两句“登临不是多伤感,老却胸中十万兵”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时的感慨,并非仅为伤感,而是感慨岁月流逝,自己虽然年老,但心中仍怀有壮志未酬的遗憾,寓言自己或当时社会缺乏实际行动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金陵为背景,借古讽今,批评了历史上的决策失误,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国家复兴的深沉思考。
越溪渔客贺知章,任达怜才爱酒狂。
鸂鶒苇花随钓艇,蛤蜊菰菜梦横塘。
几年凉月拘华省,一宿秋风忆故乡。
荣路脱身终自得,福庭回首莫相忘。
出笼鸾鹤归辽海,落笔龙蛇满坏墙。
李白死来无醉客,可怜神彩吊残阳。
一抛兰棹逐燕鸿,曾向江湖识谢公。
每到朱门还怅望,故山多在画屏中。
昔岁东林下,深公识姓名。
尔来辞半偈,空复叹劳生。
忧患慕禅味,寂寥遗世情。
所归心自得,何事倦尘缨。
微生竟劳止,晤言犹是非。
出门还有泪,看竹暂忘机。
爽气三秋近,浮生一笑稀。
故山松菊在,终欲掩荆扉。
七里滩声舜庙前,杏花初盛草芊芊。
绿昏晴气春风岸,红漾轻纶野水天。
不为伤离成极望,更因行乐惜流年。
一瓢无事麛裘暖,手弄溪波坐钓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