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东林问白莲,溪桥小院足安禅。
尊前漫惜频年客,竹里能深半日缘。
移酌馔馀香积供,临池花借彩毫鲜。
春游若个非容易,肯勒登临谢屐穿。
何事东林问白莲,溪桥小院足安禅。
尊前漫惜频年客,竹里能深半日缘。
移酌馔馀香积供,临池花借彩毫鲜。
春游若个非容易,肯勒登临谢屐穿。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与友人在北郭禅院相聚的情景,充满了禅意与自然之美。首句“何事东林问白莲”,以东林寺的白莲为引,营造出一种清幽脱俗的氛围,似乎在询问着禅理与自然的奥秘。接着,“溪桥小院足安禅”一句,点明了聚会地点的宁静与和谐,暗示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尊前漫惜频年客,竹里能深半日缘”两句,通过酒宴与竹林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与朋友相聚的珍惜之情。酒宴之后,余香犹存,仿佛是友情的延续;而竹林中的半日之缘,则象征着心灵的契合与精神的交流。
“移酌馔馀香积供,临池花借彩毫鲜”进一步展现了聚会的细节,从食物的香气到池边花朵的色彩,都充满了生活的美好与诗意。这不仅是一次物质上的享受,更是一次精神上的盛宴。
最后,“春游若个非容易,肯勒登临谢屐穿”两句,以春游的不易和愿意为了登山而磨破鞋底来表达对这次聚会的珍视与投入。春游的不易,意味着需要克服外界的困难,而愿意这样做,是因为对这次相聚的重视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聚会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们在自然与禅意中寻求心灵慰藉的过程,充满了生活情趣和哲学思考。
连年染患貌栀黄,卢扁犹无起死方。
稚女自敲尸畔磬,邻僧来炷佛前香。
生涯谩有千书卷,受用惟存一奠觞。
听说茶毗心更苦,拭乾清泪又成行。
小舟轻似一鸥飞,恋月随风惯不归。
困卧芦花深雪里,夜寒添盖旧蓑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