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
集君瑶台上,飞舞两楹前。
兹晨自为美,当避艳阳天。
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
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
集君瑶台上,飞舞两楹前。
兹晨自为美,当避艳阳天。
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
这首诗是南北朝时期的诗人鲍照创作的,属于学刘公干体诗五首中的第三首。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语言流畅,意境辽阔,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才华和对自然美景的感悟。
首句“胡风吹朔雪”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北方胡地来的狂风带来的严寒,仿佛连雪都被这股强劲的风力吹得飞舞起来。紧接着,“千里度龙山”则扩展了视野,让读者感受到诗人驾驭文字的能力,描绘出一幅壮观的画面。
第三句“集君瑶台上”中的“瑶台”,古代常用来指代宫殿或高台,这里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点或者虚构的场所。"飞舞两楹前"则让人联想到诗人站在这个高台之上,观赏着飞动在两根柱子之间的雪花,或许是其他什么东西。
“兹晨自为美,当避艳阳天”表达了诗人对清晨景色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忧虑,觉得这种美丽应当避免在明媚的阳光下展现,因为过分的艳丽可能会让这份美丽变得不那么完美。
最后两句“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则描绘了春日阳光下的桃红柳绿,但诗人却觉得这种景色在清晨的朦胧中无法达到完美的境界。"皎洁"一词用来形容春日之景,既有着分外的清新,也透露出一种淡然和不完全的美。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念和丰富的情感世界,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在运用语言和意象上的功力。
吟馀闲却催花手,阴晴养花天气。
旧雨今年,新梁古月,不是寻常燕子。频频到此。
报款竹人来,底须回避。
几曲篱阴,屋前一树杏花喜。
青山笑人老矣,红梨残梦冷,都付流水。
袖石吴船,眠琴蜀道,难得二三知己。春愁遍地。
怕廿四番风,更番吹起。今夜樽前,堕帘香细腻。
往事都消歇。笑簉前、征诗记瑞,悬弧时节。
结绮深宫歌舞散,慕问琼枝璧月。
况江总、白头如雪。
落到海棠春已尽,剩一枝、点滴啼鹃血。
寻思起,更悲咽。百年两度看花发。
伴胎仙、小阑绨几,翻经贝叶。
刚是诸天垂小候,染出猩红一捻。
应祝向、东君低说。
当日集灵台上宴,算侍臣、惟有相如渴。
情不死,怎抛撇。
去年九月我别君,城南古寺夜打门。
酒寒灯瘦话彻昔,秋声但觉不可闻。
今年揖我街西馆,脱手新图水初剪。
树树西风叶叶秋,迸作商声落吟卷。
我携襆被来结邻,萧然二月无好春。
花无一枝树无叶,岂独秋风能恼人。
潇洒双丸此愁送,坏塔残碑日摩弄。
优钵香中共佛灯,摩尼燄上分僧供。
百年聚散祇须臾,此景他年不可摹。
更回萧寺吟秋笔,为作蒲团看剑图。
树中出铃语,觉径经荒祠。
星光满空廊,照见欹残碑。
欲读不能审,悄立回风吹。
轻尘旋成阵,堕叶飘相随。
屋角落鸟羽,草心系虫丝。
人迹一无到,精灵沓来窥。
怜余嗜幽僻,不碍拈吟髭。
明朝脱经过,盥手陈江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