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縠溪水,芳兰满渌波。
相思渺天末,欲折奈愁何。
况值岁云暮,凄凄雨雪多。
停桡一相问,明月上烟萝。
闻道縠溪水,芳兰满渌波。
相思渺天末,欲折奈愁何。
况值岁云暮,凄凄雨雪多。
停桡一相问,明月上烟萝。
这首诗《兰溪》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兰溪水畔芳兰的深情向往与难以言表的愁绪。
首句“闻道縠溪水,芳兰满渌波”,诗人以“闻道”开篇,暗示了对兰溪美景的传闻,接着点出“芳兰满渌波”,生动地描绘了兰溪水面漂浮着茂盛的兰花,绿波荡漾,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清新脱俗的基调。
“相思渺天末,欲折奈愁何”,诗人表达了对兰溪的深深思念之情,却因距离遥远而无法亲临其境,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愁苦。这里的“渺天末”形象地描绘了兰溪所在之地的遥远与不可触及,而“欲折奈愁何”则表达了诗人想要折取兰花以慰相思之苦,却又无能为力的复杂心情。
接下来,“况值岁云暮,凄凄雨雪多”,诗人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凉与寒冷,正值年末,雨雪交加,不仅增添了旅途的艰难,也加深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这样的描写,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也为后文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
最后,“停桡一相问,明月上烟萝”,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仿佛停下舟行,向远方的兰溪发出了一次心灵的呼唤。在明月的照耀下,烟雾缭绕的山林间似乎传来了一丝回应,这既是诗人对兰溪的向往,也是对内心情感的寄托。整首诗在静谧的夜色中结束,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综上所述,《兰溪》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远方的深切思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与哀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清代文学作品中的佳作之一。
瘦桐修可八尺强,颠叶挺挺思出墙。
直躬岂合显头角,待敷密荫临高冈。
夭丛簇桃偏低竹,半面凝妆媚幽独。
谓师君子宜坚贞,偶弄铅华便俗尘。
芳心倦舒老少年,绿鬟沐雨襟摇烟。
百花开尽叹迟暮,春色未分殊可怜。
嗫嚅此翁无谬赏,坐挹葱茏起非想。
不知门外有阿谁,却笑清风自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