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题张宗玉窗下庐山》
《寄题张宗玉窗下庐山》全文
宋 / 许月卿   形式: 七言律诗

庐山移到龙溪东,两壁生云无数峰。

梦与文渊三峡水,共参金露九秋风。

万山恍对凝尘榻,五老仝携入室筇。

更问濂溪风共月,又移窗下到脑中。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āngzōngchuāngxiàshān
sòng / yuèqīng

shāndàolóngdōngliǎngshēngyúnshùfēng

mèngwényuānsānxiáshuǐgòngcānjīnjiǔqiūfēng

wànshānhuǎngduìníngchénlǎotóngxiéshìqióng

gèngwènliánfēnggòngyuèyòuchuāngxiàdàonǎozhōng

注释
庐山:指庐山,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龙溪东:龙溪的东岸,地名。
生云:云雾缭绕。
文渊:古代地名,这里代指山水。
金露:秋天的露水,象征清凉。
九秋:秋天的代称。
凝尘榻:静止不动的尘埃中的景象。
五老:庐山的五座著名山峰。
室筇:心中的画卷,筇为竹杖,引申为想象。
濂溪:濂溪先生,指周敦颐,宋代哲学家。
风共月:风和月,泛指自然景色。
窗下:窗边。
脑中:心中。
翻译
庐山仿佛移到了龙溪的东边,两岸山峰云雾缭绕,数不清有多少。
在梦中,我与文渊三峡的流水一同感受金秋的凉风。
众多的山峦如同静止在尘埃中的画面,五老峰也一起进入了心中的画卷。
再询问濂溪的风和月,它们似乎又移动到窗下,深深地印入我的脑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许月卿的《寄题张宗玉窗下庐山》。从艺术风格和语言特色来看,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庐山移到龙溪东,两壁生云无数峰。"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庐山移置于龙溪之东的奇特景象。庐山在这里不再是实体,而是一种文化符号,它被赋予了超自然的力量,使得它能移动到龙溪之东,成为一处人间仙境。这两句诗通过对山峰和云雾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雄伟壮观的意境。

"梦与文渊三峡水,共参金露九秋风。" 这两句则是作者将自己的精神世界与自然景物相融合,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在这里,“梦”、“文渊”、“三峡水”、“金露”、“九秋风”等词汇都充满了诗意,展示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内心世界。

"万山恍对凝尘榻,五老仝携入室筇。" 这两句诗通过对“万山”与“五老”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前面景物的意境。“万山”、“五老”都是道家文化中的重要符号,这里被作者用来表达自己对于仙境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恍对凝尘榻”、“仝携入室筇”的描写,也表现了作者对于自然与人文交融、物我两忘的审美追求。

"更问濂溪风共月, 又移窗下到脑中。" 最后两句诗则是对前面意境的进一步升华。在这里,“更问”表达了一种探寻和思考,“濂溪风共月”则是作者情感与自然景物进一步交融的写照。而“又移窗下到脑中”,则意味着这种美好的景象已经深入作者的心灵,成为他内心世界的一部分。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庐山及周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与文人墨客之间的情感交流,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文化之韵以及精神追求的深刻理解和高尚情怀。

作者介绍

许月卿
朝代:宋

(1216—1285)徽州婺源人,字太空,后改字宋士,号泉田子,人称山屋先生。理宗淳祐四年进士。授濠州司户参军。历本州及临安府学教授,屡疏斥丁大全等奸邪,出干办江西提举常平事。贾似道当政,召试馆职,以言不合罢归,遂闭门著书。宋亡,深居不出。谢枋得甚为推崇。有《先天集》、《百官箴》等。
猜你喜欢

送正字十九兄归江东醉后绝句

命驾相思不为名,春风归骑出关程。

离堂莫起临岐叹,文举终当荐祢衡。

(0)

题任处士幽居

惜与幽人别,停舟对草堂。

湖云侵卧位,杉露滴茶床。

山月吟时在,池花觉后香。

生涯无一物,谁与读书粮。

(0)

送于中丞入蕃册立

上马生边思,戎装别众僚。

双旌衔命重,空碛去程遥。

迥没沙中树,孤飞雪外雕。

蕃庭过册礼,几日却回朝。

(0)

同卢校书游新兴寺

山深云景别,有寺亦堪过。

才子将迎远,林僧气性和。

潭清蒲影定,松老鹤声多。

岂不思公府,其如野兴何。

(0)

台榭沈沈禁漏初,麝烟红蜡透虾须。

雕笼鹦鹉将栖宿,不许鸦鬟转辘轳。

(0)

奉和御制登鸳鸯楼即目应制

玉辇下离宫,琼楼上半空。

方巡五年狩,更辟四门聪。

井邑观秦野,山河念禹功。

停銮留睿作,轩槛起南风。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许兰 翁洮 秦嘉 华岩 范质 何澹 福康安 岑文本 管道升 义净 宋齐丘 刘将孙 廖融 尤棐 李林甫 陈澧 鲍桂星 灵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