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役三年远,论兵两鬓斑。
不辞征戍苦,要作破羌还。
楯墨应圜熟,兜烽报永閒。
浮舠背淮服,盘马入秦关。
遂阁雠书笔,仍馀聚米山。
忆君他夕恨,遥向陇云间。
于役三年远,论兵两鬓斑。
不辞征戍苦,要作破羌还。
楯墨应圜熟,兜烽报永閒。
浮舠背淮服,盘马入秦关。
遂阁雠书笔,仍馀聚米山。
忆君他夕恨,遥向陇云间。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军人的生活和情感历程。开篇“于役三年远,论兵两鬓斑”表明诗人已久处边疆戍守之地,经历了多年的战争洗礼,头发也因此而斑白。这不仅是时间的印记,更是战事的痕迹。"不辞征戍苦,要作破羌还"则表现出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战事的渴望,即使面临艰苦的戍守生活也无所畏惧,只愿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期待能够取得对羌人的胜利。
接着,“楯墨应圜熟,兜烽报永閒”诗人通过对军事器械和边关烽烟的描绘,传达了战争的紧迫感和边疆的险恶。"浮舠背淮服,盘马入秦关"则是诗人转战秦地的景象,表现出行军作战的艰辛和壮阔。
“遂阁雠书笔,仍馀聚米山”中,“遂阁”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的名称,而“雠书笔”则是对边关生活中的文墨之乐的一种描绘。"仍馀聚米山"则可能暗示了战争结束后的收获和平静。
最后,“忆君他夕恨,遥向陇云间”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通过“他夕恨”传达了对逝去时光的留恋和对亲人无法相见的无奈。"遥向陇云间"则是诗人心怀家国,望眼欲穿地想象着家乡的模样。
整首诗以边塞之战为背景,通过对战争、生活和情感的描绘,展现了军人的忠诚、坚韧和对亲人的思念。诗中景物交织,情感真挚,是一首充满力量和深情的边塞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