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至滑州隔河望黎阳忆丁三宇》
《至滑州隔河望黎阳忆丁三宇》全文
唐 / 王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隔河见桑柘,蔼蔼黎阳川。

望望行渐远,孤峰没云烟。

故人不可见,河水复悠然。

赖有政声远,时闻行路传。

(0)
注释
隔河:隔着河流。
桑柘:桑树和柘树,古代重要的经济林木。
蔼蔼:形容树木茂盛的样子。
黎阳川:地名,指黎阳河。
望望:频频眺望。
远:传播得远。
没云烟:被云雾遮蔽。
故人:旧识,老朋友。
河水:此处指黄河。
复:又,再。
悠然:形容水流长远的样子。
赖有:幸亏有。
政声:政绩的声誉。
行路:行人,过客。
传:流传,传播。
翻译
隔着河流看见茂密的桑树和柘树,黎阳河流水潺潺,景色宜人。
眺望远方,行路渐行渐远,孤独的山峰消失在云雾之中。
老朋友已无法相见,只有黄河之水依旧悠悠流淌。
幸亏政绩之声传播长远,行人们时而还能听到他的故事。
鉴赏

这首诗是王维在唐代创作的,名为《至滑州隔河望黎阳忆丁三宇》。从鉴赏角度看,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展示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

"隔河见桑柘,蔼蔼黎阳川。" 这两句描写了诗人远望时所见的情景。桑树与柘枝在河的另一边,显得茂密而生机勃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节描摹,传递出一种淡淡的乡愁和对遥远之地的眷恋。

"望望行渐远,孤峰没云烟。" 这两句则转向了诗人内心的感受,随着目光的延伸,景物也逐渐消失在云雾中,这不仅是外在景色的描绘,也反映出诗人心境的淡远和孤独。

"故人不可见,河水复悠然。" 这两句表达了对旧友丁三宇的怀念之情。"故人"指的是过去相识的人,而现在却无法再见,这种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情感在诗中有着深刻的体现。

最后两句"赖有政声远,时闻行路传。" 表示了诗人虽然身处异乡,但仍能听到遥远的地方有良好的政治声誉,这让他感到些许慰藉,仿佛在精神上得到了某种安慰。

整首诗通过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感受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王维以其特有的意境和笔法,将这种复杂的情感状态转化为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使读者仿佛能够随着诗人的目光,穿越时空,感受那份淡远而深长的情愫。

作者介绍
王维

王维
朝代:唐   字:摩诘   籍贯: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   生辰:721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猜你喜欢

赐河东总河顾琮

堤遥工简息洪涛,无事常经智不劳。

泉闸湖垸善潴泄,永期转漕济千艘。

(0)

弘恩寺杂咏

遥瞻古树苍,小憩禅房窈。

来往颇惯经,新年景倍好。

寺纵临通衢,有僧住便静。

此趣僧未谙,翻诩庄严整。

阇黎重清规,云是莲池派。

指日经武林,云栖应好在。

丈室纸窗明,依然昨景情。

却怜枝上鸟,解报晓春生。

积素酿馀寒,盆梅香正放。

琴荐墨壶清,合是此中赏。

每得新题句,不同前咏时。

问伊老庭树,是尔启予思。

(0)

磁州道中作·其三

绿水红桥曲抱原,蜗庐蟹舍貌江村。

一鞭昨过诚轻掷,七字今来好重论。

(0)

道院素食对牡丹观前贤遗墨数幅·其二

低徊往迹感犹新,安得前贤共此辰?

消受落花春尽雨,天香寒渗白头人。

(0)

题韩魏公早朝像

当年秉笏独书思,每进难陈父子词。

逮托北门荣昼锦,永昭陵远梦罘罳。

(0)

题梦楼集

春雨高梧洒夜凉,梦楼诗卷伴虚堂。

未知他士堪看否,我自微吟欲断肠。

(0)
诗词分类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诗人
管讷 张仲深 沈明臣 卢琦 廖行之 方仁渊 陈履 董以宁 徐瑞 钱澄之 程本立 岑徵 释清远 宋无 顾逢 王行 蔡戡 方献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