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潭州使院书情寄江夏贺兰副端》
《潭州使院书情寄江夏贺兰副端》全文
唐 / 戴叔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云雨一萧散,悠悠关复河。

俱从汎舟役,近隔洞庭波。

楚水去不尽,秋风今又过。

无因得相见,却恨寄书多。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tánzhōu使shǐyuànshūqíngjiāngxiàlánduān
táng / dàishūlún

yúnxiāosànyōuyōuguān
cóngfànzhōujìndòngtíng

chǔshuǐjìnqiūfēngjīnyòuguò
yīnxiāngjiànquèhènshūduō

翻译
云雨已消散,关河悠长无尽。
我们都忙于泛舟劳役,近在咫尺却只能隔着洞庭湖波涛。
楚地的江水绵延不绝,秋风吹过又带来新的季节。
无法与你相见,只遗憾书信往来频繁
注释
云雨:比喻离别或情感的起伏。
汎舟役:泛舟劳作,形容忙碌的生活。
洞庭波:指洞庭湖的波涛,象征难以逾越的距离。
楚水:泛指南方的江水,可能暗指思念之人所在之地。
秋风:象征着时光流逝和季节更替。
无因:没有机会。
恨:遗憾,对不能相见的惋惜。
寄书多:频繁寄送书信,表达思念之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淡的忧愁与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开篇“云雨一萧散,悠悠关复河”两句,以云雨和关山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遥远的情景。“俱从汎舟役,近隔洞庭波”则是说诗人与亲人都在工作的岗位上,尽管相隔不远,但却像洞庭湖的波涛一样,无法即刻跨越。

“楚水去不尽,秋风今又过”这两句,通过对楚水流淌和秋风吹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无尽思念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最后,“无因得相见,却恨寄书多”则是说尽管有机会通过书信联系,但即使如此,也还是感到不够,充满了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诗中使用了“悠悠”、“俱从”等字眼,以及“楚水去不尽”、“秋风今又过”的反复,增添了一种淡远而哀愁的意境。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是一篇表达思乡之情的佳作。

作者介绍
戴叔伦

戴叔伦
朝代:唐   字:幼公(一作次公)   籍贯:润州金坛(今属江苏)   生辰:732—789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常州)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猜你喜欢

锡苏火车道中

地缩车初动,山回树疾趋。

望亭花闪烁,浒墅水萦迂。

飘瞥千村过,斯须百里逾。

虎丘翘一塔,指点到姑苏。

(0)

又国难有感七绝二章·其一

烽火刀兵夜夜然,中华安靖望何年。

全家寄旅符祥巷,一枕战风那得眠。

(0)

壬申见沪报载吴佩孚蛰居故乡,触景生情,感伤时局,咏诗八章,足徵英雄末路之胸怀。余步原韵藉以消遣·其七

何年得见太平时,外患频来泪欲垂。

内顾心伤生派别,愈多党见愈难支。

(0)

赵伯母张太夫人成主之期赋诗三章·其三

年逾七秩返长空,灵墓前年葬邑东。

回溯太君多懿德,愧无椽笔辟幽衷。

(0)

复杨买文函附自感诗四章·其一

花报春风又一年,东南犹未息烽烟。

满腔心事无他想,聊与知音咏几联。

(0)

汪清纯夫子题唐六如课儿图七绝三首命步原韵·其三

学业从来后胜初,功夫水到自成渠。

几多年少巍科掇,记否垂髫读父书。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蓝仁 李龏 周孚 范梈 何巩道 夏孙桐 赵完璧 陈子壮 韩日缵 史谨 苏籀 陶宗仪 张吉 吴绮 杨公远 陈樵 韩驹 饶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