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雪淹旬记秣陵,燕南三月尚严凝。
帷车戒晓初闻霰,佩剑冲寒似握冰。
野漫忽迷官路曲,水明聊见女墙层。
却妨宿麦经春烂,似厌繁桃向日蒸。
冻合诗肩饶噤痒,花生醉眼任瞢腾。
凭君莫擅山阴胜,瀛海奇观恐未曾。
雨雪淹旬记秣陵,燕南三月尚严凝。
帷车戒晓初闻霰,佩剑冲寒似握冰。
野漫忽迷官路曲,水明聊见女墙层。
却妨宿麦经春烂,似厌繁桃向日蒸。
冻合诗肩饶噤痒,花生醉眼任瞢腾。
凭君莫擅山阴胜,瀛海奇观恐未曾。
此诗描绘了明朝时期南京城内一场罕见的大雪景象,诗人储巏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冬日雪景的壮丽与寒冷。
首联“雨雪淹旬记秣陵,燕南三月尚严凝”,开篇即点出南京在三月仍被大雪覆盖,与南方温暖的气候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冬日特有的肃杀氛围。
颔联“帷车戒晓初闻霰,佩剑冲寒似握冰”进一步描绘了清晨初雪的场景,通过“帷车”和“佩剑”的细节,形象地表现了雪的寒冷与厚重,仿佛连剑都难以抵御其寒意。
颈联“野漫忽迷官路曲,水明聊见女墙层”则转向对雪后景色的描写,大雪覆盖下的田野变得模糊,官道曲折难辨;而远处的城墙在雪后显得更加清晰明亮,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又壮观的画面。
尾联“却妨宿麦经春烂,似厌繁桃向日蒸”巧妙地将雪景与农作物、花朵联系起来,表达了对这场大雪影响下农作物生长和花开花谢的担忧,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
接下来,“冻合诗肩饶噤痒,花生醉眼任瞢腾”两句,诗人借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对大雪带来的寒冷与不适,以及在如此环境下创作诗歌的艰难与挑战,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面对困难时的豁达与坚韧。
最后,“凭君莫擅山阴胜,瀛海奇观恐未曾”则是诗人对这场大雪之美的赞叹与期待,他希望人们不要仅局限于已知的美景,而要探索更多未知的奇观,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无限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大雪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也蕴含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与艺术的独特感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现象深刻而独特的审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