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陶移居二首,并引·其二》
《和陶移居二首,并引·其二》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洄潭转埼岸,我作《江郊》诗。

今为一廛氓,此邦乃得之。

葺为无邪斋,思我无所思。

古观废已久,白鹤归何时。

我岂丁令威,千岁复还兹。

江山朝福地,古人不我欺。

(0)
注释
洄潭:回旋的潭水。
埼岸:弯曲的河岸。
廛氓:平民百姓。
无邪斋:清净之地。
古观:古老的道观。
丁令威:传说中的仙人。
福地:吉祥美好的地方。
翻译
我在回旋的潭边漫步,写下《江郊》这首诗。
如今我只是一个平民百姓,却在这里找到了归属。
我修筑了一个名为‘无邪斋’的地方,心中思念着无处寄托的情感。
古老的道观荒废已久,白鹤回归的日子何时到来呢?
我难道会成为像丁令威那样的仙人,千年之后再次返回这里吗?
这里的江山真是福地,古人的话没有欺骗我。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隐居生活的诗篇。开头“洄潭转埼岸,我作《江郊》诗”,表明诗人在江边的美丽景致中获得灵感,创作了名为《江郊》的诗歌。在“今为一廛氓,此邦乃得之”中,“廛氓”指的是隐居的住所,“此邦乃得之”则表明诗人在这个地方找到了心灵的栖息。

接着,“葺为无邪斋,思我无所思”展现了诗人建造了一间简单而纯净的心灵居所,在这里他无忧无虑,心无杂念。古观废已久一句,则透露出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而“白鹤归何时”则是对往昔岁月中美好事物的渴望和期待。

“我岂丁令威,千岁复还兹”中,“丁令威”可能指的是古代某位德高望重的人物,这里诗人自比为他,表达了自己希望像那位圣贤一样,能够历经世事而不改初心,最终又回到这片美好的土地。最后,“江山朝福地,古人不我欺”则是对周围自然环境的赞美和对先贤智慧的信任。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对于纯净心灵、永恒价值和大自然之美的深刻体悟。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赴荐留别诸乡友

几年憔悴泮池头,沐尽寒波逐下流。

局促向嫌鱼在罩,奋扬何愧鹗横秋。

蛟龙云雨犹难测,老蚌明珠肯暗投。

我欲上天向天问,也曾有意属南州。

(0)

凤哀十首·其八

玉潭秋水静波澜,秋影潭心天地闲。

玉女峰头云杳杳,银河桥下水潺潺。

人间莫道无贤妇,世上堪怜有鬼关。

子母恩深深未了,玉潭秋水静波澜。

(0)

梅花百咏·其五十八显道

一理昭然万境深,红尘半点寂无侵。

生春不已纯如意,正色无忘顾諟心。

碾碎冰光寒洗玉,调停丹火漫烧金。

虚灵洞彻如何处,大学中庸仔细寻。

(0)

后湖纪事和同僚联句韵·其三

偶乘公暇共过湖,夙志初怀觉未孤。

锦缆牙樯官座舫,平沙浅渚鸟交衢。

凌霄古木千章有,拂面红尘半点无。

风景片时诗不尽,丹青还拟写冰壶。

(0)

送肖鹤陈大尹入觐·其二

遐方操割宜高手,清世循良有故家。

弦诵满城犹击柝,耕桑馀地亦栽花。

早隆声望同瞻斗,再叙年劳已及瓜。

三叠阳关倍离思,内台天近玉台赊。

(0)

观物偶成

南风刚到户,淑气又回旋。

浴水新荷绿,穿花粉蝶妍。

日高将近午,潮涨欲平川。

莫搅羲皇梦,北窗方熟眠。

(0)
诗词分类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诗人
陈楠 葛长庚 赵湘 申时行 李世民 杨奂 海瑞 徐凝 冯延巳 夏完淳 张可久 曹邺 归有光 陈赓 党怀英 杨炯 李壁 戎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