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禅分得破丛林,薄供微斋也不曾。
道院敕差权院事,筠庵身是住庵僧。
人间赤日方如火,松下清风独似冰。
别有暮春沂水在,为君一滴洒千灯。
老禅分得破丛林,薄供微斋也不曾。
道院敕差权院事,筠庵身是住庵僧。
人间赤日方如火,松下清风独似冰。
别有暮春沂水在,为君一滴洒千灯。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所作,名为《答陆务观佛祖道院之戏》。诗中通过对比鲜明的意象,展现了禅师超脱世俗、专注内心修持的生活状态。
"老禅分得破丛林,薄供微斋也不曾。"
这两句描绘出一位年迈的禅僧,在荒废的丛林中寻找自己的修行之地,即使是简陋的食物也只是勉强供应,体现了禅师对物质生活的淡泊。
"道院敕差权院事,筠庵身是住庵僧。"
这两句则表明诗人被任命管理寺院之事,但自己却更像是一位常住在庵堂中的僧侣,强调了内心的清净与专注。
"人间赤日方如火,松下清风独似冰。"
这里通过对比炎热的阳光与凉爽的松风,形象地描绘出世俗的炙热与自然界的宁静,暗示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的向往。
"别有暮春沂水在,为君一滴洒千灯。"
末尾两句则是对友人的赠言,通过提及暮春时分的清澈溪水,以及用一滴水珠点亮千盏灯火的意象,寓意深远且丰富,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对佛法的理解和传播,以及对朋友的祝愿。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与禅修生活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与信仰。
雪残近陌,压担泥香,记腰镰亲觅。
鲜芽破冷,新翠剪、几缕冰痕犹湿。
厨娘好语,道一信、花风先识。
伴罽袍、公子樽前,恰认稚春颜色。
铜街饯腊频番,枉十度春来,芳讯长寂。
愁春未醒,惟是有、海燕曾传消息。
庾郎清瘦,况隽味、乡园空隔。
但五辛、盘底年年,梦绕玉津萋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