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暮登台望,西山翠满栏。
湖云屯岸宿,松露滴衣寒。
万井炊烟歇,千家市火残。
笙歌引前路,花密出犹难。
薄暮登台望,西山翠满栏。
湖云屯岸宿,松露滴衣寒。
万井炊烟歇,千家市火残。
笙歌引前路,花密出犹难。
这首明代诗人吴兆的《新秋建安王半隐园应教二首(其二)》描绘了傍晚时分登高远眺的景象。"薄暮登台望"一句,展现了诗人选择在黄昏时刻登上高台,暗示着一天的疲惫和对新景色的期待。"西山翠满栏"则描绘了夕阳下西山的青翠之色,映衬着栏杆,显得宁静而富有诗意。
"湖云屯岸宿"进一步描绘了湖面上的云彩聚集在岸边,如同栖息一般,增添了画面的静态美。"松露滴衣寒"通过松露的意象,不仅写出环境的清冷,也寓含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或清高。
"万井炊烟歇,千家市火残"两句,通过万家炊烟的消失和市井灯火的零星,描绘了夜晚降临后,城市生活的宁静与祥和。"笙歌引前路,花密出犹难"以笙歌为线索,暗示着前方可能有宴饮欢歌之地,但被繁花密布的道路所阻,增添了神秘与诱惑。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新秋时节半隐园的景色,既有自然景观的静谧,又融入了人间烟火气,展现出诗人对生活情趣的独特感受。
揆余初度。笑汝曹绯绿,乃翁苍素。
一甲子、带水拖泥,今岁谢君恩,放还山去。
政事堂中,把手版、分明抽付。
向门前客道,老子出游,人不知处。小车万花引路。
又谁能记得,观里千树。
老冉冉、欢意阑珊,纵桃叶多情,难唤同渡。
买只船儿,稳载取、笔床茶具。
便芸瓜、一生一世,胜侯千户。
草草池亭宴。又何须、珠韝络臂,琵琶遮面。
宾主一时词翰手,倏忽龙蛇满案。
传写处、尘飞莺啭。
但得时平鱼稻熟,这腐儒、不用青精饭。
阴雾扫,霁华见。使君偿了丰年愿。
便从今、也无敲扑,也无厨传。
试拂笼纱看壁记,几个标名渠观。
想九牧、闻风争羡。
此老饱知民疾苦,早归来、载笔薰风殿。
诗有讽,赋无劝。
花奴一双鬓垂耳,绿绳夜汲露桃蕊。
青桂寒烟湿不飞,玉龙呵暖红薇水。
翠靴踏云云帖妥,燕钗微卸香丝鬌。
小莲夹拥真天人,红梅犯雪攲一朵。
鸾锦屏风画水月,鵁鶄抱颈唼兰叶。
刘郎散尽金饼归,笑引香绡护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