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广阳山道中》
《广阳山道中》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出峡还何地,杉松郁不开。

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

地胜纡王事,年饥损吏才。

难将忧旱意,涕泣向蒿莱。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在《广阳山道中》中的作品,通过描绘行经广阳山道时所见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首联“出峡还何地,杉松郁不开”,开篇即以“出峡”引出旅程的开始,暗示了从狭窄的峡谷进入更为广阔的天地。然而,“杉松郁不开”则描绘了一种虽有生机却显得压抑的景象,杉松密布,似乎难以透出一片光明,预示着旅程的艰难与挑战。

颔联“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进一步渲染了旅途中的自然氛围。雷声轰鸣,仿佛从千座山峰之间落下,雨幕如同万座山峰涌来,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暴雨倾盆的壮观景象。这一联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雄伟与壮丽,也隐含了诗人面对自然力量时的敬畏之情。

颈联“地胜纡王事,年饥损吏才”,转而关注社会现实。诗人提到尽管地理环境优美,但因年成歉收,官吏的能力和资源都受到了损害。这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反映,也是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

尾联“难将忧旱意,涕泣向蒿莱”,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悲痛。面对干旱的威胁,诗人无法抑制自己的情感,泪水如泉涌般洒向荒草丛生之地。这一联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和对自然现象影响人类命运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现实关怀相结合,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人文情怀。它不仅是一次自然之旅的记录,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世关系的独到见解。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红蕉

红蕉秀南土,对植燕堂阴。

每为开青眼,唯怜吐赤心。

华丹天赋异,彫瘁岁寒深。

拟夺兰荃誉,慇勤约共吟。

(0)

和子方夜过卧云庵绝句

自愧银鱼久未成,区区从政谩辛勤。

过庵佳句撩幽兴,待买青山占白云。

(0)

阐阳驿观中秋月

却扫阴云藉晚风,十分圆月挂天东。

中秋此夜光华盛,万国钧情喜玩同。

何处楼台恨偏照,几家樽俎对寒空。

自怜独宿荒山驿,浩兴长歌未易穷。

(0)

和叔康首夏书怀五首·其一

催得春归始自安,杜鹃啼血血应乾。

晴林日永午阴重,烟海风多晓气寒。

壮志经时嗟苒苒,苍颜览照愧团团。

公馀且学田家饮,也胜沙场引椟丸。

(0)

洞庭秋四首·其二

洞庭秋昼永,气象坐中分。

浩荡三江水,苍茫万里云。

君山压波面,民舍傍城根。

自昔看图画,今焉过所闻。

(0)

洞庭秋四首·其一

洞庭秋旦好,馀雾尚怀山。

日色一竿际,波光万顷间。

宿商鸣橹去,夜网得鱼还。

佳趣知多少,濡毫恨思悭。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孙继皋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张穆 袁说友 谢肃 董纪 周岸登 杨爵 孙应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