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乐陈金石,逶迤引上公。
奏音人语绝,清韵佩声通。
应律烟云改,来仪鸟兽同。
得贤因举颂,修礼便观风。
圣寿三称内,天欢九奏中。
寂寥高曲尽,犹自满宸聪。
司乐陈金石,逶迤引上公。
奏音人语绝,清韵佩声通。
应律烟云改,来仪鸟兽同。
得贤因举颂,修礼便观风。
圣寿三称内,天欢九奏中。
寂寥高曲尽,犹自满宸聪。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雅乐演奏现场,展现了古人对于音乐的重视以及通过音乐来颂扬贤君、修养礼仪的文化内涵。首句“司乐陈金石”即设定了一个庄严肃穆的场景,金石为古代常用之乐器,司乐者掌管音乐之人也。
“逶迤引上公”则是描述乐队成员按照礼节一步步走向演奏位置的情形,“逶迤”一词生动地传达出一种从容不迫的气氛。接着“奏音人语绝,清韵佩声通”,强调了音乐超越言辞之美,能够让人们心灵相通,感受到那份清澈透明的艺术魅力。
“应律烟云改”则是说乐曲节奏的变化能使自然景物都随之改变,这里化用了古代常见的比喻手法,以强调音乐的力量。紧接着,“来仪鸟兽同”进一步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图景,通过乐曲,连鸟兽也都能够理解并随之而动。
“得贤因举颂,修礼便观风”表明了音乐在选拔贤能人才以及修养礼节中的重要作用。人们通过音乐来赞美贤君,同时也是在观察一个朝代的风气是否正派。
“圣寿三称内,天欢九奏中”则是对帝王寿命的祝颂和乐曲演奏次数的具体描写,这里透露出古人对于皇权的尊崇以及音乐作为一种礼仪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最后,“寂寥高曲尽,犹自满宸聪”则是表达了一场盛大的雅乐演奏结束后,那种宁静与满足感依然留在君王的心中。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雅乐的描绘展现了古代社会对于音乐艺术的尊重,以及它在礼仪和颂扬贤能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