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凄夜色,且醉扶红袖,倚楼横笛。
唤起玉龙,斜月鳞鳞晓星摘。
回首故人天际,欲书寄瑶华无笔。
谁共我、枕石山中,霜冷露盈席。南国,音信寂。
纵千里相思,方寸堆积,悲吟当泣。
不是思君定谁忆?
犹记一枝送影,香梦人、罗浮空碧。
奈可翠禽叫转,不归也得。
凄凄夜色,且醉扶红袖,倚楼横笛。
唤起玉龙,斜月鳞鳞晓星摘。
回首故人天际,欲书寄瑶华无笔。
谁共我、枕石山中,霜冷露盈席。南国,音信寂。
纵千里相思,方寸堆积,悲吟当泣。
不是思君定谁忆?
犹记一枝送影,香梦人、罗浮空碧。
奈可翠禽叫转,不归也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夜独酌的画面,诗人借助酒意和笛声排遣凄凉情绪。"凄凄夜色"开篇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落寞,"扶红袖"则暗示了孤独中的些许慰藉。"唤起玉龙"借指吹笛,"斜月鳞鳞晓星摘"描绘出黎明前的朦胧景象,更添离愁。
诗人遥望远方的故人,心中满是思念却无法传达,"欲书无笔"表达了深深的无奈。他渴望能有人陪伴在山中,但现实中只有霜冷露湿的孤寂。接下来转向对南国的思念,感叹即使千里相思,也无法传递心绪,只能独自悲吟。
最后,诗人回忆起曾经收到的一枝梅花,香气犹存,但送花之人已不在,只剩翠禽的叫声唤起他的思归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梅花这一意象寄托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孤寂感受。彭孙贻以白石韵为题,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师道古所重,义与君父同。
自从东汉来,节行著高风。
系理或诉冤,死请代以躬。
收葬与抚孤,恳恻贯苍穹。
圣贤垂大法,勉孝兼劝忠。
岂闻讼其师,挤寘囹圄中。
执宪者何心,此辈忍见容。
不惟紊人纪,实斁上帝衷。
至理有相关,斯乃教化宗。
扶持罔失坠,允藉参赞功。
末俗日悍骄,童稚忘敬恭。滔滔未有艾,??安所从。
我行闻怪事,窃叹徒伤恫。
谁操黜陟柄,幸为惩顽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