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辞决未及终,前驱已抗旌。
仆御涕流离,辕马为悲鸣。
哀郁伤五内,泣泪沾朱缨。
行行日已远,遂造匈奴城。
延我于穹庐,加我阏氏名。
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
父子见凌辱,对之惭且惊。
杀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
苟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
愿假飞鸿翼,弃之以遐征。
飞鸿不我顾,伫立以屏营。
昔为匣中玉,今为粪上英。
朝华不足欢,甘与秋草并。
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辞决未及终,前驱已抗旌。
仆御涕流离,辕马为悲鸣。
哀郁伤五内,泣泪沾朱缨。
行行日已远,遂造匈奴城。
延我于穹庐,加我阏氏名。
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
父子见凌辱,对之惭且惊。
杀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
苟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
愿假飞鸿翼,弃之以遐征。
飞鸿不我顾,伫立以屏营。
昔为匣中玉,今为粪上英。
朝华不足欢,甘与秋草并。
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汉家女子被迫远嫁匈奴的悲凉情感。诗中通过对比和反衬的手法,表达了女主人公对于失去故土、亲人和自由生活的深切哀愁,以及她对现实境遇的无奈与不适应。
诗歌开篇即点明身份和遭遇,"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这两句直接揭示了主题:一位汉族女子即将远嫁到匈奴人的家庭。接着,"辞决未及终,前驱已抗旌。" 表明离别之痛和突然的变故,使得女主人公的心情充满了不舍和哀伤。
"仆御涕流离,辕马为悲鸣。" 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告别时的情景,仆从泪流满面,连马也似乎感受到了主人的悲伤而发出哀鸣。随后,"哀郁伤五内,泣泪沾朱缨。" 强调了女主人公的悲痛之深,泪水浸湿了衣襟。
在远行过程中,"行行日已远,遂造匈奴城。" 描绘了时间流逝和空间距离的延伸,直至抵达匈奴人的居所。然而,即便在异乡获得新的地位和名字,也无法抚慰她的心灵,"延我于穹庐, 加我阏氏名。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
接下来,诗歌转向家庭的不幸遭遇,"父子见凌辱,对之惭且惊。杀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 这几句表达了对家族被侮辱和个人的生存困境的深切感受,以及对于活下去的无奈选择。
最后,诗人通过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展现出她对于自由和归属的渴望,"苟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愿假飞鸿翼,弃之以遐征。飞鸿不我顾,伫立以屏营。昔为匣中玉,今为粪上英。朝华不足欢,甘与秋草并。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 这些句子通过对比昔日珍贵如玉和现今被弃如粪的命运,以及将自己比作易逝的朝花和同样凋零的秋草,强烈地表达了她对于失落身份、远离家园的哀愁和无尽的思念。
青郊歇马拂吴钩,萍聚天涯共白头。
久舍新丰唯命酒,长谣故国一登楼。
林残半壑飞寒雨,潮落空江急暮流。
世路风烟悲去住,莫辞西日醉箜篌。
驱车上东门,回望咸阳路。
郁郁五陵间,累累多墟墓。
长夜号鼪鼬,秋风走狐兔。
牧竖游且歌,行人四面顾。
借问此何谁,昔时董与傅。
车马如流水,第宅通云雾。
富贵一旦空,忽如草间露。
阅水日成川,阅世人非故。
贤愚共一丘,千载为旦暮。
嗤彼道傍子,营营胡不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