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山中秋夜感兴·其一》
《山中秋夜感兴·其一》全文
明 / 王渐逵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白日青天迥不沦,帝王中国自传神。

庄周万古堪长罪,幻说西方有圣人。

(0)
鉴赏

这首诗《山中秋夜感兴(其一)》由明代诗人王渐逵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表达了对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文化差异的深刻洞察。

首句“白日青天迥不沦”,描绘了诗人面对广阔天地时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仿佛在明亮的白日和清澈的青天中,心灵得以净化,远离尘世的纷扰。这句诗以自然景象为喻,象征着诗人追求的精神境界。

“帝王中国自传神”一句,则体现了诗人对于中华文明的自豪与自信。这里的“帝王中国”不仅指代历史上的中国王朝,更蕴含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卓越贡献。“自传神”则强调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如同神灵一般,流传千古,深入人心。

接下来,“庄周万古堪长罪”一句,引用了庄子的故事,表达了对某些传统观念或思想束缚的反思。庄周是道家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故事常被用来探讨自由、无为而治等哲学理念。在这里,诗人似乎在质疑或反思那些被视为永恒真理的观念,认为它们可能限制了个体的自由和创造力。

最后一句“幻说西方有圣人”则将话题转向了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和评价。诗人提出,西方也有所谓的“圣人”,但这些说法是否真实、是否超越了表面的神话,值得怀疑。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观察,以及对不同文化价值体系的深入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东西方文化,探讨了人类精神追求的普遍性与独特性,以及对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独到见解,也反映了明代士人对于世界多元文化的开放态度和批判精神。

作者介绍

王渐逵
朝代:明

(1498—1559)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猜你喜欢

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其三

由来忠孝易通神,㣼利华鬘识后身。

石烂海枯终有尽,生天成佛岂无人。

关河庾信空萧瑟,形影陶潜孰主宾。

鸡犬全家存帝所,淮南生计未全贫。

(0)

丙午初冬寓居报国寺赋诗·其一

闭门百虑丛忧煎,出门葛蔓相纠缠。

苦被尘埃缚欲死,脱身来此亲僧毡。

老松大槐遮四径,日月为我生光妍。

道人龙钟五十七,黝深碧眼珍珠圆。

烹茶煮饼时劝我,亦有山果堆初筵。

橐驼对座不相管,两家各有无言禅。

皋夔稷契非吾事,休囚饥饱付皇天。

(0)

留侯庙

小智徇声荣,达人志江海。

咄咄张子房,身名大自在。

信美齐与梁,几人饱胾醢。

留邑兹岩疆,亮无怀璧罪。

国仇亦已偿,不退当何待。

郁郁紫柏山,英风渺千载。

遗踪今则无,仙者岂予绐。

朅来瞻庙庭,万山雪皠皠。

赤日岩中生,照耀金银彩。

亦欲从之游,惜哉吾懒怠。

(0)

曲江杂诗·其二

万古清秋月,谁怜此夕光。

片云归远渚,寒露入深堂。

蟋蟀微吟壁,流萤暗度墙。

倚楼人不见,玉笛一声长。

(0)

吴生招偕同人游东村饮其妹氏家村在诸葛洞后

诸君诚喜余,不惜导幽骋。

渡江行十里,果造远人境。

兹村信深僻,水裹山以亘。

占田仅七户,居人无数姓。

蔓老甘蔓荒,雨余茈姜净。

橘柚青黄间,时立美人靓。

秋梨惊尚花,节候讶非应。

入竹纵缓步,观松得吾性。

惊禽时一鸣,薄日漾虚映。

吴生故好事,置具累亲倩。

大巢煮新尖,脆笋掘早迸。

半岁羡罨法,味果生韵胜。

事事惬所尚,为子一醉竟。

几见迂广文,鱼鸟能送迎。

酣歌谢林谷,斯游准难更。

后日君等来,尚忆谷口郑。

(0)

腊月十九日季寿丈招同人拜坡公生日有诗命次韵·其一

天为百世生我公,奎光夜落玄云从。

冰霜正值岁寒节,使之遇啬名则丰。

我公才笔敌牛弩,苏门余子那堪数。

挥霍万象动有神,扶持正气作之主。

大言独唱谁能和,要使穷黎醒饥饿。

胸怀落落含太和,文字棱棱生坎坷。

噫吁公本西蜀人,宦辙周历东南滨。

浩然之气塞宇宙,宁劳祠祀羞寒蘋。

平生足迹不到处,穷发之山向北去。

尺书赞普傥能招,万里卢龙尚如故。

买田阳羡囊无钱,藤床瓦枕茶瓯连。

一日歌啸足不朽,漫将磨蝎悲前缘。

蜜酒松醪制都废,髯兮不饮乐人醉。

空庭飞雪战鳞甲,莫讶槐龙舞交翠。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释慧远 黎贞 李宪噩 周之琦 杨玉衔 释绍嵩 释慧开 邝露 梁有誉 龚璛 黎景义 唐文凤 曾习经 陈繗 陆仁 徐钧 陈藻 吴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