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板未惊鱼,鸣榔响碧虚。
数声明月上,十里蓼花初。
予亦烟波客,能为雪夜渔。
渔书三两卷,欲赠是三闾。
白板未惊鱼,鸣榔响碧虚。
数声明月上,十里蓼花初。
予亦烟波客,能为雪夜渔。
渔书三两卷,欲赠是三闾。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江边垂钓图景。诗人以“鸣榔”这一捕鱼工具的声音作为开篇,巧妙地营造出一种悠远而宁静的氛围。“白板未惊鱼,鸣榔响碧虚”,白板指的是江面,诗人通过“未惊鱼”的描述,暗示了此时水面平静,鱼儿安逸的状态,与“鸣榔响碧虚”形成对比,凸显了捕鱼工具在宁静环境中发出的声音。
接下来,“数声明月上,十里蓼花初”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景色。月光洒在江面上,映照出点点渔火,远处的蓼花刚刚绽放,给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与美丽。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美景,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
最后,“予亦烟波客,能为雪夜渔”表达了诗人自己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认同,他自比为一个在烟波中漂泊的渔人,愿意在雪夜中继续捕鱼。这种自我投射,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
“渔书三两卷,欲赠是三闾”则以“三闾”暗指屈原,表达了诗人想要将这份对自然、对生活的感悟,通过书籍的形式传承下去,就像屈原那样,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融入作品之中,留给后人思考和品味。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和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致敬,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思的作品。
有嘉斯堂,实谁致乐。在番之阳,周氏所作。
作堂渠渠,种树祈祈。百世所基,晨昏之宜。
宜尔子孙,奉盘献莼。曰冠曰笄,曰嫁曰㛰。
㛰嫁既尔,母则安止。大夫委蛇,服章纚纚。
纚纚服章,日登斯堂。实谁致乐,乐亦洋洋。
西岩逸人以天为衢兮地为席茵,青山为家兮流水为之朋。
饥食芝兮渴饮泉,又何必有肉如林兮有酒如渑。
世间清境端为吾辈设,吾徒岂为礼法绳。
少文援琴众山响,太白举杯明月清波澄。
人间行路是,处处多炎蒸。
如何水前山后,六月赤脚踏层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