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龙门岭》
《龙门岭》全文
宋 / 俞德邻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沮洳栈道湿,惨澹旌竿暮。

经行兹山中,髣髴龙门句。

借问山何名,亦以龙门故。

祝融鞭火虬,正昼纷驰骛。

乾坤一洪炉,何适非窘步。

况兹履嵌岑,豺狼隘前路。

及暮云气阴,霈然洒甘霔。

乃知天地仁,不待苍生诉。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龙门岭的壮丽景色与复杂情感。诗人以“沮洳栈道湿,惨澹旌竿暮”开篇,渲染出一种沉郁的氛围,栈道湿滑,旌旗在昏暗中摇曳,营造出一种深邃而略带悲凉的景象。接着,“经行兹山中,髣髴龙门句”,诗人仿佛在山中漫步,回忆起关于龙门的诗句,暗示着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对历史文化的追思。

“借问山何名,亦以龙门故。”诗人询问山的名字,是因为它与龙门有关联,进一步强调了山与历史文化的联系。接下来,“祝融鞭火虬,正昼纷驰骛”,描述了山中炽热的景象,仿佛火焰在飞舞,与白天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山中独特的自然景观。

“乾坤一洪炉,何适非窘步。”诗人将山比作巨大的熔炉,万物皆在其内,无论是高山还是低谷,都面临着生存的压力,形象地表达了自然界中的生命状态。最后,“况兹履嵌岑,豺狼隘前路。”诗人面对险峻的山路,以及可能的危险,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与挑战。

“及暮云气阴,霈然洒甘霔。”随着夜幕降临,乌云密布,一场甘霖适时降临,滋润了大地,也净化了空气,象征着大自然的恩赐与和谐。最后,“乃知天地仁,不待苍生诉。”诗人感慨天地之间充满了仁慈,不需要人类的哀求就能展现其美好与慷慨,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深深敬仰与感激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对历史文化的追忆、对生命状态的反思,以及对大自然仁慈的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作者介绍

俞德邻
朝代:宋   籍贯:自号太玉山   生辰:1232~1293

俞德邻(1232~1293)字宗大,自号太玉山人,原籍永嘉平阳(今属浙江),父卓为庐江令,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度宗咸淳九年(1273)浙江转运司解试第一,未几宋亡。入元,累受辟荐,皆不应。因性刚狷,名其斋为佩韦(本集卷八《佩韦斋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卒,年六十二。遗著由其子庸辑为《佩韦斋文集》十六卷(其中诗七卷),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刊行,另有《佩韦斋辑闻》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建安熊禾序,《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
猜你喜欢

不寐

暝色入闺闼,小窗幽更清。

凉风渐以厉,落叶交纵横。

揽衣下庭除,仰视霜月明。

孤光耿云表,山骨瘦峥嵘。

浓翠遽如此,节物令我惊。

归来倚案立,嗒然忘其生。

中心无适莫,勿勿非所营。

蓬壶远莫致,浊骨终难轻。

兜率在何处,吾欲从之行。

二者无一得,翻然辞瑶京。

亮维朝市隐,岂顾俗虑萦。

推迁有至理,气象能移情。

秋光虽足悲,春色行自荣。

谁怜不寐者,竟夕和蛩鸣。

(0)

天竺寺·其二

初地今方至,层峦树杪看。

修篁三竺路,清磬百花坛。

妙境开生面,慈云入大观。

风微松韵静,夕照暮烟闭。

(0)

章江晚泊·其一

一幅云林景,天公设色匀。

树鸦团暮霭,村犬趁归人。

残照平山外,馀霞远水滨。

欲成图画出,粉本妙无伦。

(0)

拟古·其四

文章亦一艺,功因载道起。

天籁发自然,名言酝至理。

謦欬寄一时,违应占千里。

我读上古书,其文浑浑尔。

吁嗟三代还,日夸雕绘美。

(0)

晓景

搔首见残月,幽然晓色嘉。

迎风抽草带,挹露落琼葩。

是物含春意,何方驻岁华。

只宜倾绿醑,尤胜试香茶。

海气腾寒旭,江烟作早霞。

数声听渐远,争起噪群鸦。

(0)

雁字三十首次韵·其三

健翮扶摇未肯降,连篇横拂洞庭艭。

霞蒸玉箸棱棱直,风散银钩笔笔双。

石室飞花迷暮霭,渔镫涵影入秋江。

天涯多少伤心客,莫写啼痕近客窗。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法照 高允 涂瑞 张齐贤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刘几 陈昌齐 惟俨 凌廷堪 任伯雨 西鄙人 虞姬 刘令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