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元宵即事呈林阳仲何人止·其二》
《元宵即事呈林阳仲何人止·其二》全文
明 / 李之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炙月人难暖,嘶风夜转寥。

如何当此际,都不像元宵。

烛泪民膏尽,金声贼胆骄。

重城刚下钥,是处踏星桥。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时的凄凉景象,通过对比元宵节应有的热闹与实际的冷清,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切忧虑。

首联“炙月人难暖,嘶风夜转寥”,以“炙月”比喻明亮的月亮,却难以给人带来温暖,暗示了人心的寒冷。而“嘶风夜转寥”则描绘了夜晚风声凄厉,空旷寂寥的景象,渲染出一种孤寂悲凉的氛围。

颔联“如何当此际,都不像元宵”,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对当前情景与传统节日气氛不符的惊讶和感慨。元宵节本应是灯火辉煌、人声鼎沸的喜庆时刻,但现在却显得异常冷清,这背后可能蕴含着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颈联“烛泪民膏尽,金声贼胆骄”,进一步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腐败。这里,“烛泪”象征着人民的辛劳和牺牲,“民膏尽”意味着民脂民膏被榨取殆尽;“金声”指权贵或统治者的言论或行动,“贼胆骄”则形容他们肆无忌惮、傲慢自大。这两句诗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和统治阶层的贪婪与傲慢。

尾联“重城刚下钥,是处踏星桥”,描绘了城市在夜晚的静谧,但同时也暗示了人们为了生活不得不在这样的环境下艰难前行。这里的“重城下钥”可能指的是城门关闭,象征着一天的结束,而“踏星桥”则可能是比喻人们在黑暗中寻找出路,形象地展现了人们在困境中挣扎求生的状态。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元宵节应有的热闹与实际的冷清,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揭露,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作者介绍

李之世
朝代:明

李之世,字长度,号鹤汀。新会东亭人。以麟子。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举人。晚年始就琼山教谕,迁池州府推官。未几移疾罢归。著作极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游》、《南归》、《雪航》、《家园》、《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诸集。
猜你喜欢

龙泓洞

六月千里旱,偷泉心亦卑。

不烦山老祝,神物久无思。

(0)

偶书

君子不必相与言,礼乐相示甚昭然。

礼乐相示无一言,物物事事妙莫宣。

此妙自觉不可传,可传非觉亦非玄。

风雨霜露无非教,哀乐相生先圣篇。

(0)

嘉泰昭阳大渊献筑室董孝君祠之西下有湖焉某曰溪以董君慈孝而得名县又以是名则是湖宜亦以慈名作诗曰·其二

惜也天然一段奇,如何万古罕人知。

只今弄月吟风处,孔子明言是孝慈。

(0)

酿溪煮海恩无极,千家沽酒万家盐。

(0)

自槜李至毗陵道中·其四

满目江山无限情,夫差城郭暮云平。

当时不竞黄池长,一再何由致越兵。

(0)

和张倅行县

江浮叠巘弄清辉,云外冥鸿江上归。

击目自多幽兴在,挥毫时见彩笺飞。

应愁零雨侵星驾,好为援戈却晚晖。

帝室正须调鼎鼐,勒移寄语不须讥。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薛涛 完颜亮 李隆基 明本 杨广 陆云 李渔 李杰 程颢 袁崇焕 沈括 王同祖 费宏 萧统 朱瞻基 黄清老 李齐贤 王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