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水调歌头.送宋荔裳观察入都并寄蓼天司业同顾庵西樵赋》
《水调歌头.送宋荔裳观察入都并寄蓼天司业同顾庵西樵赋》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水调歌头   押[东]韵

酒冷天寒日,人去客愁中。

数行钿蝉柱雁,祖饯出城东。

衣上青天明月,马上黄河飞雪,雁背染霜红。

如此作装急,磊砢相桓公。千斤椎,七宝辔,百石弓。

从奴宾客,所过栈马齧残通。

定过淮阴祠下,更到望诸墓上,怀古飒悲风。

若见苏司业,言我鬓成翁。

(0)
鉴赏

这首《水调歌头》是清代词人陈维崧为友人宋荔裳入都而作的送别之作,充满了深情厚谊与对友人的关切之情。词中描绘了冬日寒冷、酒冷人散的场景,渲染了一种离别的哀愁氛围。通过“数行钿蝉柱雁”、“衣上青天明月”等意象,展现了送别时的景色之美,同时也寄托了词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

“马上黄河飞雪,雁背染霜红”一句,以黄河之雪、大雁之霜红,描绘出一幅壮丽而又凄美的画面,既表现了自然景观的雄浑,也暗含了对友人旅途艰辛的担忧。接下来,“如此作装急,磊砢相桓公”表达了对友人匆匆行程的关切,以及对友人品格的赞美,将友情与敬意融为一体。

最后,“定过淮阴祠下,更到望诸墓上,怀古飒悲风”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追忆历史人物,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期许和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全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又有对历史的深沉思考,展现了陈维崧作为词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水村即事二首

草径别通村墅,柴门只对河塍。
老妇自安鸡栅,小儿解守鱼罾。

(0)

送杞上人归於潜山

同乡唯子在,欲别意何发。
归路青苔远,还家白露初。
山色围古邑,溪影渡寒鱼。
须为过星渚,高风似二疏。

(0)

同友行山峰隐僧语

我本忘世人,有志在岩穴。
欣逢会心友,提携步林樾。
云中野僧居,树梢清磬发。
不惮登陟劳,遂得造石窟。
门前羃萝茑,座后翳松栝。
结草为三衣,降龙在一钵。
问我从何来。
执手道契阔。
食我青精饭,语我颇谆切。
教我去众巧,使我守一拙。
我诚服其言,毕志不敢越。
他年定依止,相与定晚节。
万事尽弃捐,饮涧茹薇蕨。

(0)

辛巳仲冬二日冬至孟冬晦日偶成

天地一阴阳,推迁见短长。
后朝方反复,此月谩称良。
萍梗余浮迹,桑榆借晚光。
有龟还懒卜,唯觉好支床。
骎骎近一阳,昼短夜偏长。
打睡工夫到,潜踪计策良。
晓霜寒有力,冬日淡无光。
生怕人有觅,衰翁懒下床。

(0)

真乐

岁律又将穷,山房四壁空。
水云踪不异,松柏性元同。
睡起蹲鸱熟,香消贝叶终。
谁知真乐事,却在寂寥中。

(0)

酬清苕恭仲温见寄旧诗追志於此

吾生苦疎拙,不解谋此身。
辗转常害食,短褐如悬鹑。
徒御舍之去,往往嫌我贫。
达交亦良多,安能强相亲。
唯有湖滨山,於我如故人。
日夕与之对,澹然忘主宾。
仲温我同流,道我此意真。
新诗远相寄,可以书诸绅。
何时到清苕,相携采白蘋。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吴嘉纪 刘凤诰 李冶 李贞 贾谊 何良俊 邵谒 蔡邕 陈东 褚遂良 孔尚任 赵恒 王胄 于武陵 刘锜 方苞 班固 刘仙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