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故人见寄韵》
《故人见寄韵》全文
宋 / 吴龙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青年铁砚亦曾磨,壮不如人可奈何。

松菊犹存陶令径,烟云不碍邵公窝。

吟廊缓步看修竹,醉石高眠枕绿莎。

一笠一蓑吾事足,江湖浩荡白鸥波。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rénjiànyùn
sòng / lónghàn

qīngniántiěyàncéngzhuàngrénnài

sōngyóucúntáolìngjìngyānyúnàishàogōng

yínlánghuǎnkànxiūxíngzuìshígāomiánzhěn绿shā

suōshìjiānghàodàngbáiōu

翻译
年轻时也曾刻苦研磨铁砚,壮年不如人又能如何。
松树菊花依旧在陶渊明的小路上,烟雾云霞不会妨碍邵公的居所。
漫步吟诵长廊欣赏修长的竹子,醉卧在青苔覆盖的石头上,枕着翠绿的莎草。
一顶斗笠和一件蓑衣,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任凭江湖广阔,白鸥在波涛中自由飞翔。
注释
青年:年轻的时期。
铁砚:坚硬的砚台,用于研磨墨汁。
磨:研磨。
壮不如人:壮年不如他人。
奈何:无可奈何。
松菊:松树和菊花,象征隐逸生活。
陶令:陶渊明,东晋诗人,以隐居著称。
径:小路。
烟云:自然景象,象征超脱。
邵公窝:邵公的居所,可能指隐士的住所。
吟廊:吟诵的长廊。
修竹:修长的竹子。
醉石:醉酒后可以躺卧的石头。
绿莎:绿色的莎草。
一笠一蓑:斗笠和蓑衣,古代农夫或渔夫的服饰。
吾事足:我所需要的已经足够。
江湖浩荡:广阔的江湖。
白鸥波:白鸥在江面上的波浪。
鉴赏

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青春时光的回忆和无奈。开篇“青年铁砚亦曾磨,壮不如人可奈何”两句,诗人怀念年轻时锲炼学问、磨练意志的日子,但现在却感到身体上的衰老,对比之下感到无能为力。

接着,“松菊犹存陶令径,烟云不碍邵公窝”两句,诗人提到陶渊明和邵雍两位古代高士,他们的隐逸生活得以保留在松树与菊花之间,即便是烟云也无法阻挡他们的居所。这里表现了对古人清高脱俗生活状态的向往。

“吟廊缓步看修竹,醉石高眠枕绿莎”两句描绘诗人在林中漫步,观赏修竹之美,并在石头上沉醉睡着,用青草作为枕头。这里展示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悠闲生活。

最后,“一笠一蓑吾事足,江湖浩荡白鸥波”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满足感。一顶笠子,一把蓑衣,对于诗人来说,这样的简朴已经足够。面对着辽阔的江湖和飞翔的白鸥,只有波浪的声音,诗人感到心满意足。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过往的回忆、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展现了诗人对于岁月流转中保持一份淡然与自在的态度。

作者介绍

吴龙翰
朝代:宋   号:古梅   籍贯:歙县   生辰:1229—?

吴龙翰(1229—?)字式贤,号古梅,歙县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成淳中前后在世。师方岳,咸淳中贡于乡,以荐授编校国史院实录。咸淳四年(1268)十月与鲍云龙、宋复一等三人,自带干粮,费时三天,涉足丹崖,登上了黄山莲花峰峰顶,并写下《黄山纪游》。吴龙翰所著《黄山纪游》,为现存最早游莲花峰的文字。德祐二年(1276)乡校请充教授,寻弃去。家有老梅,因以古梅为号。尝为之赋。龙翰著有《古梅吟叶》六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猜你喜欢

何夕·其一

几年无路望容辉,一笑尊前泪溅衣。

惆怅不知今夕是,相怜中罢阿谁非。

传闻怨句吟千遍,试抱愁腰瘦几围。

同出向来盟誓看,袖香浓蚀字依微。

(0)

再赋个侬·其五

昨夜香迷画烛楼,并头双影在银瓯。

枕棱坠髻教郎绾,衣钮零珠倩姊收。

酒晕暗腾烘玉颊,睡情才上滟星眸。

晓堂重见矜严甚,回忆狂欢似梦游。

(0)

个人·其九

湿泪荧荧眼尾寒,髻花低坠懒重安。

良期屡被鱼笺误,幽闷难凭鹊语宽。

多为问津添险阻,反因迷路暂团圞。

相看只有悲愁分,虚被郎呼是所欢。

(0)

病春

樱桃花尽雨霏霏,慢炷沉香熨夹衣。

谁见靓妆临画槛,自耽娇病掩红扉。

烛辉坐久余三寸,带眼愁来减一围。

为报春时最相恨,莫淹归计等蔷薇。

(0)

满江红二首·其一

春雨霢霂,正狼藉、落花堪哭。

无聊赖,客窗滋味,几宵残烛。

眼底乍抛人一个,眉尖压上愁千斛。

问断肠词为阿谁吟,楼东玉。银屏后,阑干曲。

偎素脸,频叮嘱。爱明眸秋剪,翠娥娇蹙。

福薄若无欢笑分,病身甘守孤单宿。

望天公鉴念一心人,成金屋。

(0)

吴行纪事·其四

烧残绛蜡啼千箸,碎嚼冰蚕搅万丝。

水国不生红豆子,赠卿何物助相思。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刘凤诰 李冶 李贞 贾谊 何良俊 邵谒 蔡邕 陈东 褚遂良 孔尚任 赵恒 王胄 于武陵 刘锜 方苞 班固 刘仙伦 顾恺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