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铁砚亦曾磨,壮不如人可奈何。
松菊犹存陶令径,烟云不碍邵公窝。
吟廊缓步看修竹,醉石高眠枕绿莎。
一笠一蓑吾事足,江湖浩荡白鸥波。
青年铁砚亦曾磨,壮不如人可奈何。
松菊犹存陶令径,烟云不碍邵公窝。
吟廊缓步看修竹,醉石高眠枕绿莎。
一笠一蓑吾事足,江湖浩荡白鸥波。
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青春时光的回忆和无奈。开篇“青年铁砚亦曾磨,壮不如人可奈何”两句,诗人怀念年轻时锲炼学问、磨练意志的日子,但现在却感到身体上的衰老,对比之下感到无能为力。
接着,“松菊犹存陶令径,烟云不碍邵公窝”两句,诗人提到陶渊明和邵雍两位古代高士,他们的隐逸生活得以保留在松树与菊花之间,即便是烟云也无法阻挡他们的居所。这里表现了对古人清高脱俗生活状态的向往。
“吟廊缓步看修竹,醉石高眠枕绿莎”两句描绘诗人在林中漫步,观赏修竹之美,并在石头上沉醉睡着,用青草作为枕头。这里展示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悠闲生活。
最后,“一笠一蓑吾事足,江湖浩荡白鸥波”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满足感。一顶笠子,一把蓑衣,对于诗人来说,这样的简朴已经足够。面对着辽阔的江湖和飞翔的白鸥,只有波浪的声音,诗人感到心满意足。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过往的回忆、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展现了诗人对于岁月流转中保持一份淡然与自在的态度。
春雨霢霂,正狼藉、落花堪哭。
无聊赖,客窗滋味,几宵残烛。
眼底乍抛人一个,眉尖压上愁千斛。
问断肠词为阿谁吟,楼东玉。银屏后,阑干曲。
偎素脸,频叮嘱。爱明眸秋剪,翠娥娇蹙。
福薄若无欢笑分,病身甘守孤单宿。
望天公鉴念一心人,成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