惹草荧荧焰,随风烈烈声。
欲临横涧断,忽上晚风明。
踸踔无潜迹,蒙茸有怒生。
尚馀飞烬煖,培耔及春耕。
惹草荧荧焰,随风烈烈声。
欲临横涧断,忽上晚风明。
踸踔无潜迹,蒙茸有怒生。
尚馀飞烬煖,培耔及春耕。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田园景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惹草荧荧焰,随风烈烈声。”这里写的是春天的野火,它们在草地上蔓延,伴随着呼啸的风声,显示出一种自然界中的原始力量和生命力的旺盛。诗人通过对这种景象的描绘,表现了对大自然中生生不息、勃勃生机的赞美。
“欲临横涧断,忽上晚风明。”这一句则是写诗人想要靠近一条河流,但河水却突然变得湍急起来。接着,晚风吹来,天气变得清朗。这两句增添了一种动态和突发性,给人以意想不到的变化。
“踸踔无潜迹,蒙茸有怒生。”诗中的“踸踔”形容草木丛生的样子,“无潜迹”则意味着这些生长迅速的植物似乎没有被发现或打扰的痕迹。而“蒙茸有怒生”则是说这些草木在春天中以一种几乎可以称之为愤怒般的力量迅猛成长。这两句强调了生命力的爆发和自然界中的竞争。
“尚馀飞烬煖,培耔及春耕。”这里诗人提到了田间残留着未熄灭的火烬,这些火烬虽然小,但依然散发出温暖之气。同时,农民已经开始了春天的耕作。这两句表现出一个循环往复的农业生活,以及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生机勃勃、生命力旺盛的深切感受,同时也反映出了农业社会中人与自然之间紧密相连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