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生无长期,聊暇日婆娑。
出门望高丘,拱木漫春萝。
试为省鬼录,不饮死者多。
安能如南山,千岁保不磨。
在世崇名节,飘如赴烛蛾。
及汝知悔时,万事蓬一窠。
青青陵陂麦,妍暖亦已花。
长烟淡平川,轻风不为波。
无人按律吕,好鸟自和歌。
杖藜山中归,牛羊在坡陀。
本自无廊庙,正尔乐涧阿。
念昔扬子云,刻意师孟轲。
狂夫移九鼎,深巷考四科。
亦有好事人,时能载酒过。
无疑举尔酒,定知我为何。
短生无长期,聊暇日婆娑。
出门望高丘,拱木漫春萝。
试为省鬼录,不饮死者多。
安能如南山,千岁保不磨。
在世崇名节,飘如赴烛蛾。
及汝知悔时,万事蓬一窠。
青青陵陂麦,妍暖亦已花。
长烟淡平川,轻风不为波。
无人按律吕,好鸟自和歌。
杖藜山中归,牛羊在坡陀。
本自无廊庙,正尔乐涧阿。
念昔扬子云,刻意师孟轲。
狂夫移九鼎,深巷考四科。
亦有好事人,时能载酒过。
无疑举尔酒,定知我为何。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溪上吟》,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名利的反思。首句“短生无长期”直接揭示了人生的短暂,而“聊暇日婆娑”则流露出诗人试图在闲暇时光中享受生活。出门远眺,“拱木漫春萝”,自然景色宁静美好,诗人借此思考生死:“试为省鬼录,不饮死者多”,暗示饮酒可以使人忘却生死忧虑。
然而,诗人意识到纵然长寿如南山,也无法避免磨难,于是他提倡“在世崇名节”,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但又明白这种追求如同飞蛾扑火,“飘如赴烛蛾”。诗人感叹,等到后悔之时,一切都已成过眼云烟,如同“万事蓬一窠”。
接着,诗人以田园景象作结,表达对简朴生活的向往:“青青陵陂麦,妍暖亦已花”,描绘出春天的生机与温暖。无人奏乐,只有“好鸟自和歌”,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最后,诗人提到了扬子云和孟轲的事迹,表示自己也曾追求学问,但如今更愿意在山涧中过着自在的生活,期待朋友来访共饮。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怀,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淡泊名利、享受自然生活的向往。
竹锡与袈裟,灵山笑暗霞。
泉痕生净藓,烧力落寒花。
高户闲听雪,空窗静捣茶。
终期宿华顶,须会说三巴。
所向明知是暗投,两行清泪语前流。
云横新塞遮秦甸,花落空山入阆州。
不忿黄鹂惊晓梦,唯应杜宇信春愁。
梅黄麦绿无归处,可得漂漂爱浪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