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象上人还山中》
《送象上人还山中》全文
唐 / 郑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竹锡与袈裟,灵山笑暗霞。

泉痕生净藓,烧力落寒花。

高户闲听雪,空窗静捣茶。

终期宿华顶,须会说三巴。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xiàngshàngrénháishānzhōng
táng / zhèngcháo

zhújiāshālíngshānxiàoànxiá
quánhénshēngjìngxiǎnshāoluòhánhuā

gāoxiántīngxuěkōngchuāngjìngdǎochá
zhōng宿huádǐnghuìshuōsān

注释
竹锡:竹杖。
袈裟:僧人的长袍。
灵山:佛教中的圣山。
暗霞:傍晚的彩霞。
泉痕:泉水的痕迹。
净藓:洁净的苔藓。
烧力:炉火之力。
寒花:秋天的花朵。
高户:高大的窗户。
闲听:静静地聆听。
雪:雪花。
捣茶:研磨茶叶。
华顶:华顶山,著名的佛教圣地。
须会:必须懂得。
三巴:古代中国三国时期的蜀地,泛指四川一带。
翻译
手持竹杖和僧衣,灵山美景映彩霞。
泉水痕迹滋养洁净苔藓,炉火余热落下秋日寒花。
高大的窗户静听雪花飘落,空荡的房间悄然研磨茶叶。
我期待最终能栖息在华顶峰,那时定要详述三巴之地的故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的生活状态和自然环境,充满了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安详。"竹锡与袈裟,灵山笑暗霞"中,“竹锡”指的是居住在竹林中的简陋住宅,而“袈裟”则是僧人的衣物,两者并列,表达了僧人隐逸于自然之中的生活。"灵山笑暗霞"则透露出僧人对这份超然世外的生活感到满足与愉悦。

接下来的"泉痕生净藓,烧力落寒花"里,“泉痕”是指泉水冲刷出的痕迹,而“净藓”则是泉水周围清新的苔藓。"烧力"可能是指燃烧的柴火或香料,而“寒花”则有可能是对春天未至时节里还未开放的花朵的隐喻,或者是被冷风影响而变得脆弱的花朵。

第三句"高户闲听雪,空窗静捣茶"描绘了僧人在深山中的生活景象。“高户”指的是僧人的住所,而“闲听雪”则表达了他在室内安静地聆听外面飘落的雪花。"空窗静捣茶"则是对僧人独自在空旷的窗前慢慢品尝茶水的场景。

最后一句“终期宿华顶,须会说三巴”中,“终期”意味着最终或归宿之意,而“宿华顶”可能指的是僧人选择了一个高耸的山峰作为他的最终居所。“须会说三巴”则是一种对僧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的肯定,表达了对他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一种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对僧人生活状态的刻画,展现了一种远离尘嚣、与自然合一的宁静生活。

作者介绍

郑巢
朝代:唐

郑巢,[唐](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不祥,钱塘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大中间,举进士。姚合为杭州刺史,巢献诗游其门馆。合颇奖重,凡登览燕集,巢常在侧。后不仕而终。巢著有诗一卷,《唐才子传》传于世。
猜你喜欢

小孤山

一柱千寻直,孤根万丈深。

云间盘翠髻,天外堕瑶簪。

东下潮声断,西来水势临。

古祠诗满壁,过者若为吟。

(0)

咏霍先生梅杖

带雪横枝伐作筇,老年筋力赖从容。

扶经谷口閒寻鹤,拄过深潭恐化龙。

直节旧盟君子竹,孤标曾伴大夫松。

时时策向洪崖顶,应忆临流赋辟雍。

(0)

与黄本和同舟

宜春台下濑,轻棹疾如帆。

人物同黄宪,风流似阮咸。

寒花犹覆石,飞翠忽沾衫。

出峡频回首,苍茫日半衔。

(0)

新秋送别

故人此别隔关河,况复新秋一雁过。

明日征帆何处泊,断蝉衰柳夕阳多。

(0)

寄博罗林董教

几年□□著儒衣,两度持衡坐棘闱。

岭海路遥归梦断,蛮天雁少寄书稀。

时清岂叹官如旧,道在宁忧禄尚微。

闻道故人多鹗荐,纷纷环佩满王畿。

(0)

送陈二林粮长运军储之海城

搜粟当年曾作尉,富民何事亦封侯。

却令大姓专输饷,谁信军储借上筹。

千里帆樯粳稻白,百城烟水鼓鼙秋。

仍闻部曲多穷卒,此日遥分主将忧。

(0)
诗词分类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诗人
曾丰 石宝 王圭 徐庸 李流谦 凌云翰 贝琼 强至 程公许 孙一元 欧必元 李昱 苏葵 林弼 郭印 区越 林希逸 韩元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