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霁寥寥坐夜长,呼童转烛更添香。
澄怀有物嫌诗在,聋耳无闻并雨忘。
头上青天终自出,人间白屋暂相当。
明朝补漏吾还得,手把黄茅作向阳。
需霁寥寥坐夜长,呼童转烛更添香。
澄怀有物嫌诗在,聋耳无闻并雨忘。
头上青天终自出,人间白屋暂相当。
明朝补漏吾还得,手把黄茅作向阳。
这首明代诗人沈周的《雨夜自遣》描绘了诗人在雨夜中独自度过的情景。首句“需霁寥寥坐夜长”写出了诗人等待雨停时的寂寞与漫长,夜晚显得格外寂静。次句“呼童转烛更添香”则通过点灯添香的动作,展现出诗人试图驱散孤独,营造温馨氛围的努力。
“澄怀有物嫌诗在”表达了诗人内心对繁琐世事的厌倦,觉得只有诗才能真正寄托情感,反映出他对超脱世俗的追求。“聋耳无闻并雨忘”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心境,即使身处雨声之中,诗人心境已至“聋耳”,忘却了外界的嘈杂。
“头上青天终自出”寓意着尽管此刻被雨困住,但诗人相信明天会有晴空,暗示了对未来的希望。“人间白屋暂相当”则以“白屋”自比,表达在平凡生活中暂时的自我安慰。
最后两句“明朝补漏吾还得,手把黄茅作向阳”,诗人表示即使今夜雨大,明日仍有修补屋顶的工作要做,但他乐观地期待着,手握黄茅(茅草),如同向阳而生,象征着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和坚韧不屈的精神。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雨夜中的内心世界,既有孤独与无奈,又有对未来的期待和坚韧。
池边庭户敞,云軿下、羞脸嫩红微。
叹一句胜常、未堪消受,几番回首,镇费猜疑。
但无赖,绕筵寻粉泽,随路认香泥。
画槛忒高,半遮莲袜,春风太软,不动罗衣。
此时魂消也,花枝上、一任杜宇催归。
自笑一生伶俐,半刻痴迷。
想深闺夜语,无嫌两小,后宫春暖,便欲双飞。
怕是灯明空局,究竟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