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史·其一刘琨》
《咏史·其一刘琨》全文
宋 / 陈普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竹林遗类入荆杨,贾郭馀尘在晋阳。

听得平阳消息否,忍听徐润调笙簧。

(0)
翻译
竹林中的隐士流落到荆杨之地,
贾姓和郭姓的名士们留下的尘埃仍存于晋阳。
注释
竹林:指隐居的地方,如竹林七贤。
遗类:遗留下来的同类人,指隐士。
荆杨:泛指偏远地区。
贾郭:泛指有名望的士人,如贾谊、郭璞。
馀尘:残留的痕迹,这里指名士们的影响力。
晋阳:古代地名,今山西太原一带。
平阳:古地名,今山西临汾一带,此处可能指某位女子或重要人物。
消息:指关于平阳的最新动态或传闻。
忍听:忍受去听,可能含有不忍听到坏消息之意。
徐润:可能是人的名字,也可能是形容音乐的婉转悠长。
笙簧:笙和簧都是古代乐器,此处代指音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至元代初期诗人陈普所作的《咏史》其一。诗中以竹林七贤中的刘琨自比,暗示自己身处乱世,如同遗世独立的竹林之士,进入了动荡的荆杨之地。"贾郭馀尘在晋阳"暗指时局纷扰,如同晋阳城中的尘埃,象征着战乱和权贵的余威。

后两句"听得平阳消息否,忍听徐润调笙簧"表达了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平阳"可能指的是平定战乱后的安宁,而"徐润调笙簧"则描绘了笙簧悠扬的音乐,这与战乱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诗人难以忍受这样的享乐之音,因为那意味着百姓未得安宁。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和个人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乱世的忧虑以及对和平的向往,体现了宋元之际文人士大夫的忧国忧民之情。

作者介绍
陈普

陈普
朝代:宋

陈普(公元一二四四年至一三一五年)生于宋理宗淳祐四年,卒于元仁宗延祐二年,年七十二岁。居石堂山。入元,隐居教授,从学者数百人。三辟为本省教授,不起。当聘主云庄书院。晚居莆中,造就益众。普著述有石堂遗稿四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猜你喜欢

望江南·其五杂咏

江南好,曲院锁浓香。

坐树流莺谈两晋,当窗鹦鹉诵三唐。小管赋春阳。

(0)

柳梢青.杨花

著雨才停。因风又起,恁地销魂。

飞乱春心,做来春恨,化作春萍。粘衣无限殷勤。

把风月因缘认真。梦警痴莺,影迷痴燕,情悟痴人。

(0)

清平乐

秋风金粟。花下人如玉。坐久满庭香扑扑。

闲了水沈一握。月痕都化凉波。翠衫不暖云罗。

写入小窗横幅,累侬错认嫦娥。

(0)

高阳台

涨绿平堤,匀红缀树,东风吹上湖船。

见说芳期,峭寒不似今年。

玉梅随意闲开落,便春迟、春早谁怜。正嫣然。

桃艳朝霞,柳晕朝烟。

嫩睛初蜡游人屐,趁清明时节,金碧山川。

第一楼头,还胜第二桥边。

繁弦脆管西陵路,夕阳中、惊起鸥眠。卷珠帘。

暮雨归来,满耳啼鹃。

(0)

金缕曲四首·其二

别久浑如梦。望江南、平安竹报,经年未捧。

问讯故人无恙否,莫更愁煎病拥。

渐猎猎、西风吹动。

两字加餐传尺素,怕薄寒、还向罗衣中。

须为我,好珍重。本来高格疏梅共。

认前身、冰心雪貌,瑶池仙种。

冬日松筠清见操,春草庭闱代奉。

待秋晚、黄花香送。

菊有芳兮兰有秀,况丹山、十里桐先种。

声激发,听雏凤。

(0)

蝶恋花.小素大嫂有湖上之约,赋此却寄

梅雨初晴宜唤渡。波绿鳞鳞,画舫应无数。

绮阁曲阑依旧否。烟云遥指平山路。

万字桥边红萼露。地滑靴尖,莫向阴浓处。

料峭轻寒知几许。东风不暖垂杨树。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徐灿 仓央嘉措 尤袤 黄任 瞿佑 陈廷敬 钱镠 姚燧 高骈 谭用之 崔道融 王庭筠 李瓒 顾非熊 包恢 羊士谔 陶望龄 崔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