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参禅不学文,百年知乐任天真。
曾闻神定踰三日,疑是今生再世人。
不学参禅不学文,百年知乐任天真。
曾闻神定踰三日,疑是今生再世人。
这首诗作于宋代,由何昌弼所著,表达了诗人对寿公禅老的尊敬与赞美之情。诗中“不学参禅不学文,百年知乐任天真”两句,展示了寿公禅老超然物外、顺应自然的心境。他既不追求深奥的禅理,也不沉迷于繁复的文学,只是在长达百年的岁月中,体悟到了生活的真谛和乐趣,保持着一颗天真的心灵。
“曾闻神定踞三日,疑是今生再世人”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寿公禅老修为高深禅定的赞叹。神定是一种极高的禅定状态,可以让人达到心如止水的境界。诗中说“曾闻”表明这可能是诗人听闻的传说,而非亲见,但这种传说足以展示寿公禅老在修行上的造诣和成就。诗人因此怀疑,这位寿公禅老是否是一位转世重生的人,拥有前世的智慧与功夫。
整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既有深厚内涵又充满超然脱俗气息的寿公禅老形象,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这种高僧生活态度的向往和赞赏。
往忆乌衣郎,北走彭门道。
六年隔音容,万事挂怀抱。
相思枉停云,尺纸开小草。
为言清夜梦,莞尔同一笑。
黄楼渺天末,路远何由到。
我亦仰屋梁,恍若落月照。
神交见颜色,此理固良妙。
抚事思少年,相期在嵩少。
是时海内安,王师未征讨。
尚有丘壑姿,可寄沮溺傲。
一从胡雏骄,斯民困征调。
一死抗贼徒,奇祸发词藻。
造物苦见憎,与俗坐殊好。
微躯此栖迟,长夜悲静悄。
苍狗变浮云,世事那可料。
伤心埋白玉,急景转飞鸟。
幸此好事人,遗编为倾倒。
老眼倏巳明,权门益慵扫。
桃李艳春风,荣华照京洛。
九陌飞香尘,朱楼响弦索。
美人倚脩栏,青娥卷珠箔。
白面谁家郎,巴商载金橐。
大艑何岢峨,系舟楼下泊。
哀弹杂清歌,日日楼中乐。
谓言如江流,偕老有盟约。
一朝买婵娟,蝉鬓轻梳掠。
情从新人欢,恩与旧人薄。
去年与青棠,今年赠芍药。
人生有荣谢,曾不待衰落。
倡女不嫁人,深心失期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