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年三十六,几是半生人。
举止不入俗,清修难厌贫。
宴坐炉烟暖,微醺瓮酎醇。
前看箫管辈,未免作埃尘。
行年三十六,几是半生人。
举止不入俗,清修难厌贫。
宴坐炉烟暖,微醺瓮酎醇。
前看箫管辈,未免作埃尘。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蔡襄的《病中偶书二首(其二)》。诗中,诗人以自述的方式,表达了对人生阶段的感慨和生活态度。"行年三十六,几是半生人",诗人已经到了三十六岁,感觉人生已过半,流露出对岁月流逝的感叹。"举止不入俗,清修难厌贫",他强调了自己的行为举止超脱世俗,对于清贫的生活也能坚守自我,显示出他的高洁品格。
"宴坐炉烟暖,微醺瓮酎醇",描绘了诗人静坐时炉火的温暖和品酒时的微醉之态,体现了他对简单生活的满足与享受。最后两句"前看箫管辈,未免作埃尘",则是诗人以箫管乐手为喻,暗示那些追求名利的人终将淹没在尘世纷扰之中,而他选择了一条更为清高淡泊的道路。
整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坚守清贫、超然物外的人生观,具有浓厚的道家思想色彩。
文姬别胡地,一骑轻南驰。
伤哉贤王北,一骑挟二儿。
二儿抱父啼,问母何所之。
停鞭屡回首,重会知无期。
孰云天壤内,野心无人彝。
凡物以类偶,湿化犹相随。
穹庐况万里,日暮惊沙吹。
惜哉辨琴智,不辨华与夷。
纵怜形势迫,难掩节义亏。
独有思汉心,写入哀弦知。
一朝天使至,千金赎蛾眉。
雨露洗腥瘢,阳和变愁姿。
出关拜汉月,照妾心苦悲。
妾心倘未白,何以觐彤墀。
狐死尚首丘,越鸟终南枝。
如何李都尉,没齿阴山陲。
匽薄一樽酒,栖迟双鬓毛。
随风散檐雪,卷地作秋涛。
汉使去不返,边人寒更劳。
谁当如李愬,乘间缚酋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