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凋零半垄云,荆花旧宅冷溪滨。
欲知礼乐千年事,曾寄行藏八帙身。
旌节自天惊隔世,衣冠入地见全人。
鹄袍犹忆谈经处,风雨宫槐暗落薪。
文献凋零半垄云,荆花旧宅冷溪滨。
欲知礼乐千年事,曾寄行藏八帙身。
旌节自天惊隔世,衣冠入地见全人。
鹄袍犹忆谈经处,风雨宫槐暗落薪。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景熙悼念浙西提举李公的作品。首句“文献凋零半垄云”,描绘了李公生前所处环境的荒凉和历史文化的凋敝,暗示了其地位的重要性和身后留下的空白。次句“荆花旧宅冷溪滨”进一步渲染了李公故居的孤寂与凄清,以荆花和冷溪烘托出他的清廉和遗风。
第三句“欲知礼乐千年事”,表达了对李公在文化教育方面的贡献和影响的追忆,他的一生似乎承载了千年的礼仪乐章。第四句“曾寄行藏八帙身”,“行藏”指人的行为和隐退,八帙则可能象征着李公的学识渊博,他用一生的学问记录了自己的人生历程。
第五句“旌节自天惊隔世”,以“旌节”象征权力和威严,表达对李公突然离世的震惊,仿佛天人相隔。第六句“衣冠入地见全人”,意为李公虽然去世,但其高尚品格如同衣冠永存,令人敬仰。
最后一句“鹄袍犹忆谈经处,风雨宫槐暗落薪”,通过“鹄袍”(古代官服)和“宫槐”(古时官署常见树种),回忆起李公生前在官署中讲解经书的情景,即使风雨侵蚀,那些曾经的教诲和记忆依然如宫槐落叶般深深烙印。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深情缅怀了浙西提举李公的道德风范和学术贡献,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深哀思和敬仰。